[摘 要]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面臨著班級人數多、學生學習能力不均衡、學習基礎差別大的現狀,尤其是在全社會倡導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作為教師更應該做到因材施教,而實行分層教學就是一個捷徑。在課堂上開展分層教學,不僅能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也能讓每一個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高效;優勢
一、初中數學采用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每一個學生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開展分層教學活動就十分必要。在教學活動中,為了能夠推動層次高的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為了使層次中等的學生進一步提高,就需要我們教師根據學生層次高低的不同,實施具有針對性、有效性、層次性的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綜合數學能力,實現促進每一位學生提高學習能力的教學目標。
二、初中數學采用分層教學的策略分析
1.課前導入的分層教學。為了能夠有效開展新課,就需要教師在課前根據學生的基礎和學習能力不同,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做好課前的分層導入教學。例如,在學習函數時,可能很多基礎好的學生對這一概念都有了基本認識,但是一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一元函數,什么是一元二次函數。那么教師就可以采用分層次課前導入,讓學生在新課展開前就對新課內容有一個初步認識,針對學習基礎差的學生,要留設一些與本課內容相關的已學知識題目,鞏固他們的基礎知識,這樣的分層課前導入就能有效實現教學目標,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都獲得提升。
2.講解習題要做到分層教授,鼓勵優差生相互溝通學習。很多時候,一個數學題目可能由于問題繁多,涉及的知識面也比較多,難度就會增加。在講解此類題目時,就要有針對性地講授,對基礎差的要從基礎題目開始,而對學習能力好的就要做到進一步的提升。
例如:某超市銷售有甲、乙兩種商品,甲商品每件進價10元,售價15元;乙商品每件進價30元,售價40元。(1)若該起市同時一次購進甲、兩種商品共80件,恰好用去1600元,求購進甲乙兩種商品各多少件?(2)該超市為使甲、乙兩種商品共80元的總利潤(利潤=售價-進價)不少于600元,但又不超過610元,請你幫助該超市設計相應的進貨方案。
對于這一題目,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很容易就能解決此類題目,但是教師要面向班級教學,這就要積極鼓勵學生全面提升,讓學生展開,分組討論。每一個小組都有學習優秀和基礎不好的學生,這樣就能讓學生獲得相互學習的機會,讓學生的解題思路相互分享。
3.布置作業時要做好分層設計。學生的學習能力不盡相同,接受能力也不同,那么在課后教師布置作業時就要有針對性地設計題目,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和歸屬感。同一個題目可以讓學生分層來完成,獲得進一步提升。
例如:小強利用星期日參加了一次社會實踐活動,他從果農處以每千克3元的價格購進了若干千克草莓到市場上銷售,在銷售了10千克時,收入50元,余下的他每千克降價1元出售,全部售完,兩次共收入70元,已知在降價前銷售收入Y(元)與銷售重量X(千克)之間成正比例關系,請你根據以上信息解答下列問題:(1)求降價前銷售收入Y(元)與售出草莓重量X(千克)之間的函數關系式并畫出其函數圖象。(2)小強共批發購進多少千克草莓?小強決定將這次賣草莓賺的錢全部捐給汶川地震災區,那么小強的捐款為多少元?
在下次課堂提問時可以讓基礎不太好的學生回答第一問,這樣學生才能建立學習上的自信,找到學習樂趣。而針對基礎較好的可以提第二問,這樣可以讓學生找到學習問題,查漏補缺。
責任編輯 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