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優化、創新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研究課題之一。針對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課堂教學效率仍然沒有得到很大的提高,課堂教學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所以說,教師只有堅持啟發式教學,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法,精心設計作業,才能達到提高小學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效率;方法;啟發式;興趣;練習
一、堅持啟發式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施教之功,貴在啟發。“啟發式”是一切教學方法最根本的指導形式,運用啟發式教學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引導他們去積極思考問題,探求真理,從而獲取知識,增長智慧,發展能力,提高素質。
1.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系進行啟發,以啟動學生的思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從學生已經掌握的原有知識入手,從學生思維水平的實際出發,去啟發學生的思維。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新知識時選準與新知識有密切聯系的原有知識進行遷移,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自覺地、主動地去發現聯系,理解知識,掌握規律,運用規律解決問題。例如,在講“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應復習商不變的性質和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在進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教學時,要先復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教學“相遇問題的應用題”時,應先復習“路程”“速度”和“時間”三者之間的關系等。
2.抓住教材中的重點、難點進行啟發,以順利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因此,針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進行啟發是十分必要的。以《商不變的性質》一課時為例,這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去發現“商不變的性質”,難點是概括推理商不變的性質。當學生初步掌握重點和難點后,再進一步啟發,向學生提出:在除法里,要使商不變,被除數和除數可怎樣進行變化?為什么零要除外?通過討論,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的知識。
3.抓住學生易錯易混的知識進行啟發,以明辨是非。由于數學本身比較抽象,加之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處在一個初步發展的過程中,因此,在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上不免會出現一些錯誤和混淆不清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針對學生易錯、易混的知識點和訓練點進行啟發引導。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單元內容時,學生往往會把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和周長計算混淆,這時教師就應啟發學生,通過對比練習弄清概念,以明辨正誤,確定正確的解題方法。
二、善于靈活變換教學手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堂教學的手法是多種多樣的,每一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應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去考慮設計不同的教學手法,做到靈活、適應、有趣。比如在教學相遇問題的應用題時,對相遇問題中幾種情況的討論可由教師的口頭說教變為讓學生表演;再如在教學物體的容積和體積這部分內容時,為了區別這兩個概念,可借助一個有一定厚度的長方體木盒來講解。在低年級的計算教學中,變無味的算得數為設計樂趣無窮的“開火車”“找朋友”“投信件”“摘果子”“奪紅旗”等游戲,在游戲中學知識,這樣靈活變換教學手法,就能讓學生感到新鮮有趣,越學越有勁。
三、精心設計課堂練習,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從知識、思維、方法等角度去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就目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來看,其練習設計應做到內容生動、形式多樣。如:在教學“得數是9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時,可設計“9=()+()=()+()”和“9-()=()”的習題供學生練習,這樣的練習內容生動、形式新穎,學生感到新奇,可吸引學生積極去探索,這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又能發展學生的思維。
責任編輯 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