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景模擬活動課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活動課形式,它結合了情景模擬和活動課兩者的優點。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適當開展情景模擬活動,設置虛擬生活環境,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復習鞏固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豐富社會認知經驗,是一種非常好的課堂輔助手段。
[關鍵詞]活動課;情景模擬;應用實例
情景模擬活動是情景模擬與活動課的有機結合,既不同于教師單純地通過在課堂內創設一些情景模擬環境來輔助課堂教學,也不同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的一些主題教育活動課。它是通過創設一些現實環境引導學生開展一些主題鮮明、內容集中、針對性強、與現實生活幾乎一致的模擬實踐活動。在現場模擬的情景中,教師可以參與其中,也可以僅僅以一個組織者的身份出現。學生則完全被置換到了一個虛擬環境中,在各種角色之間轉換,從中學習知識。
一、情景模擬活動課的三個特點
一是實踐性。學生在情景模擬活動課中,必須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通過動手動腦來實現活動目的。二是現實性。情景模擬活動課中所模擬的環境必須與現實生活中的環境一致,如商店、法庭等;所開展的活動內容必須與現實生活所出現的情形基本一致,如商店里的買賣行為、法庭里的審判活動等;所出現的角色也必須與現實生活中所具有的身份基本一致,如商店里出現的售貨員與顧客,法庭里出現的審判長、審判員、書記員、原告與被告、證人、律師等。三是開放性。一般的課堂教學活動,教師與學生的身份是固定的。在情景模擬活動課中,學生作為主體,在情景模擬的環境中扮演其中角色,以其角色的身份自由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如在商店里,學生可以自由地買賣,討價還價;教師只作為一個組織者出現,引導學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學生的角色行為里出現一些問題時給予幫助和解答,而不需要去過分干涉角色們具體的實踐行為。
二、情景模擬活動課在低年級中的應用實例
在小學低年級中開展一些合適的情景模擬活動課,引導學生參與一些模擬的社會實踐,對于啟發和鍛煉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鞏固所學到的各種知識等都是非常有益的。在有條件的學校,完全可以專門開辟一間情景模擬教室,供情景模擬活動使用。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二冊的《實踐活動:小小商店》是情景模擬活動課在低年級中應用的典型實例。這節課借助“小小商店”的模擬環境,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了人民幣的換算及計算方法;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同時還通過教材中的“回收站”“募捐站”等題材對學生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這節課首先展現了一個商店的現場情景。在商店的正前方設置了玩具柜臺,貨架上有學生喜歡的玩具熊、小汽車、魔方、積木和布娃娃。左右兩邊分別是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柜臺,貨架上分別放了鉛筆盒、書包、橡皮、卷筆刀等文具和牙刷、餅干、汽水、鬧鐘等生活用品。每種商品都有一個價格標簽,上面的價格有整元、整角的,也有幾元幾角的,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對人民幣的認識。然后,讓學生扮演售貨員與顧客,在對話中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復習鞏固前幾個單元學過的一些數量關系。在玩具柜臺前,有一個顧客拿5元錢,要買一個小皮球,問剩下的錢還能買點什么,這里先要求出還剩下多少錢,再看看哪種商品的價格比剩下的錢少。另一個顧客想買一個機器人和一輛小汽車,求一共要花多少錢,涉及到100以內的兩位數(進位)加法。在學習用品柜臺前,有一個顧客拿著1元錢,要買一個卷筆刀,這里要求售貨員先把1元換算成10角,再減去卷筆刀的價錢8角,得出應找2角。在生活用品柜臺前,有個顧客通過計算比較出買兩瓶汽水。在商店入口處的回收站前,有個顧客拿來廢棄的易拉罐和礦泉水瓶,要求回收員根據每種廢品的回收價格和廢品的種類、數量口算出應該付多少錢。
本節情景模擬活動課除了復習鞏固已經學過的知識,還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用人民幣購買商品時經常出現的幾種情形。如計算買兩種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錢,賣東西時怎樣找零,買東西時錢不夠怎么辦,怎樣比較兩種商品的價格等。學生切身體會人民幣在生活中的應用,并學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來認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責任編輯 張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