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是高中化學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因此,教師既有化學知識儲備還不夠,還要有研習創新實踐等新理念和新探求習慣。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一要幫助學生搞好初高中化學知識的銜接,二要推行創新學習態度,三要鼓勵學生動手實踐,這些都是新課標的要求和教學目標。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創新
一、轉換思維,活躍思想
俗話說:思路決定出路。一個執教化學的高中教師,面對新課標,一定會有許多的新困難、新困惑、新疑點。而事實上,困難是暫時的,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肯動腦,方法就好找。打開思維的閘門,讓思想活水,汩汩而出。所以,從轉換思維的高度,實現活躍思想的深度。在思維層面,要養成的“新”習慣有三種。
新理念。新的化學課堂教學,不是對現成的知識進行復述,需要教師的新理念,對知識謹慎梳理,細致分析,透徹理解,把知識點講清,講明,講深。這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責任,還是一種希望。高中化學課,既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閉門造車,更不能死守成規。過去的習慣大可不用,甚至大可無用。在接受新知識越來越快的學生們心中,一個好的化學教師,一定是既有豐富知識儲備,又有新鮮理念和新穎的信念的人。
新思維。新思維是一種對教師現成的思維習慣的挑戰和幫襯。過去,要求學生背化學元素、化學公式、化學原理;如今,用新思維適當加以引導,鼓勵學生既要記牢知識點,又要活記活學,這是一種小進步,實際也是一幅大藍圖。教師的新思維,一旦成了習慣,學生學習也會“新”心相映。新思維,不僅體現在課前備課中和課堂教學上,還要凸顯在課后的作業補充上和測試的引導上。
新目標。化學課,不僅是讓學生完成一道化學題,還要告訴學生多角度多視野多形式地去完成一道題。這種習慣的養成,要靠教師的科學引導、支持和信任。每一個目標的實現,都可以讓學生分步驟,分層次,分難易。
二、提倡動腦,鼓勵動手
學生進入高中,再次接觸化學,會有一個新的認識過程。不要把學生的初衷看成是夢幻,也不要將學生的希望當成是泡影。教師需要冷靜,要從化學是重要的學科這樣的角度和高度去面對化學教學。
新教材。學會書本知識,這是首要的基礎工程,但是,僅僅是課本知識,還是一個橋面問題。另一個就是橋墩問題,教師要敢于蓄勢,借勢,造勢。化學教師要善于編輯一些適合目前教學的校本教材,尤其要從本地實際出發,讓新知識走進生活,走進社區,走進家庭。筆者以為新教材的使用,不是單靠課堂就可以萬事大吉的,還需要課外的實踐活動配合。
新實驗。做新實驗,這應該成為化學教師的新習慣。一個熱愛化學教學的教師,一定是個熱愛課改、熱衷實驗的化學“詩人”。要敢于借生活的一草一木、一壇一罐、一蹲一站,化日子為樂子,為教學服務。學生喜歡的化學課,是既有知識又有技巧的。
新實踐。實驗的進行多數在實驗室,而相對的實踐,就要帶領學生們走出學校,走進社區,甚至走近村莊和工廠,做一些有效的小調查、小觀測、小實驗、小探索、小論文等,把課堂延伸到“社會”,把知識提升到“智慧”。這既可以鍛煉學生身心,又可以培養創新能力。我們提出化學是一門需要時間實踐的課,應該不會有人反對。但是,一旦付諸行動,過程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作為高中化學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要敢于承擔學術責任,承擔指導義務,承擔創新風險,做好化學教師。多實踐是一種態度要求,也是一種能力要求,還是一種成功希望。實踐,是將化學課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生產上。比如,眼下提倡低碳環保,我們就可以進社區,訪居民;走村莊,訪農戶;進企業,訪工人。還可以與附近的河流和水源進行一次親密接觸,通過水質檢測實驗,了解當地的水質存在的問題,寫出化學調研報告,交給當地政府部門,為政府決策提供第一手材料。實踐出真知,行動出成果。只要教師帶頭養成這樣的新習慣,推廣化學創新教學之路就不會太遙遠。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