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空間與圖形課程內容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習這部分內容,便于學生更清楚地認知人類的生活空間;更好地培養學生通過建立圖形模型來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得到提高;促進學生推理、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臻g與圖形的學習將有利于學生體驗到數學推理的力量和意義,了解數學對于人類文明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空間與圖形;教學分析;原則
《新課程標準》中將幾何課程冠以“空間與圖形”的名稱,就是為了突出這部分內容其實就是空間、圖形的特點。小學空間與圖形的學習從過去的主要強調圖形的度量計算,逐漸豐富成圖形的認識、圖形測量、圖形與變換、圖形與位置幾個方面。實際上,圖形的認識、圖形的測量、圖形與變換、圖形與位置是從多種角度對于空間圖形和平面圖形等的刻畫,包括刻畫圖形的特征、圖形的大小、圖形的位置、圖形的運動。這些將促使學生能夠從多種角度、多元、多維地來認識和理解圖形,幫助學生形成空間概念和增強學生的推理能力。
一、空間與圖形的教育意義
1.便于學生認識和理解人們的生活空間。人們生活在圖形的世界中,人們的衣食住行和工作內容都由豐富的、變幻的圖形構成,可以說,我們時時刻刻離不開圖形。具體到學生來說,可以幫助學生深刻和廣泛認知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空間圖形,并能用自己的認知方式表述出這些事物圖形的特征和規律,從而使學生在了解、探索和把握空間和圖形的過程中,健康地、科學地成長。同時,隨著學生的成長,教師還可以把學習到的空間與圖形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更好地完善和促進學生個體發展,為培養更優秀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2.培養學生的數學直覺能力,形成創新意識。圖形具有直觀性和簡潔性的特點,易于為人們認識和接受。為人們認知、分析、解決現實世界中的數學問題提供了一種有效的工具。通過幫助學生掌握建立圖形模型的數學思維方法,增強了學生的數學直覺能力,使學生深入理解數學學科,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
3.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研究的基本能力。數學研究的基本能力包括:分析、推理、猜想、想象、演繹。幾何模型提供了解釋現實世界的方法,也是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對于空間與圖形方面的問題,我們經常運用到觀察、猜想、演繹、推理和想象等研究手段,這些能力的培養,也是數學教育的價值體現。所以說,對于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直覺能力,激發起對知識和事物的探究欲望,培養起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推理的能力,養成細致嚴謹的科學研究習慣,這些都是學生形成創新意識、發展數學思維的重要環節。同時,通過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學習還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演繹、推理能力,掌握一把研究數學的利器,從而真正體會到數學在人類文明進程中所展現的積極作用。
二、空間與圖形課程的教學原則
通過對空間與圖形課程核心詞及教育價值的全面審視,我們不難得到空間與圖形課程的目標應在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四個方面全面加以體現,應使學生有機會獲得對幾何多元多維的認識。為了實現上面的目標,在教學上應注意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力求將空間與圖形的學習融入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巧妙地拓展到空間與圖形課程的教學中。重視把現實世界中常遇到的與空間與圖形相關的問題開發成教學資源,切實感受到我們的生活處處與空間與圖形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幫助學生體驗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和建立幾何模型的思維過程。
第二,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不單單是平面圖形的教學,最重要的是大量空間問題的認識和學習,幫助學生準確把握空間與圖形的概念,在探索圖形規律和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相互轉換中建立空間的概念。
第三,在認識和刻畫圖形時,要善于運用觀察、猜想、演繹、推理等多種研究手段,體驗從更多的視角和采用多樣化的手段著眼圖形運動、變換、測量的研究。
第四,應注意將合情推理與適當驗證結合起來,全面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教學中,應鼓勵學生經歷通過合情推理等發現圖形特征,并且嘗試驗證自己的發現的過程,使學生養成“說理有據”的態度和具有條理思考與表達的能力。
第五,信息技術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研究圖形性質和關系的豐富的環境。因此,教學中應注重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但也要防止利用技術來代替學生的想象和思考的傾向。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