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一級達標校,作為教研組長,平時總有機會參加各類公開課研討,聽得多了,難免對時下的一些公開課產生疑問。我們先看一個案例。
一位三級達標校的教師來我校(一級達標校)交流,并舉行了一次規模不小的公開課教學。冠之“文以意勝,理以氣達”的主標題,內容是議論文分論點的設置。顯然,這是一節作文指導課,但該教師下發的材料對中心論點“簡單是一種智慧”設置的分論點“精彩舉例”卻是這樣的:
簡單是一種智慧,它背后隱藏的是一個人超高的思考能力,也是一個人對人生感悟的體現。
一生之中,我們要做很多事,每做一件事,是面面俱到、絞盡腦汁、盤算利益,還是如孔圣人之“再,斯可矣”,抑或如子路般想都不用,直接就把事情做好?
顯然,孔圣人之言才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故簡單是一種智慧乃真理,因為知曉簡單是一種智慧,故我們總能將自己的人生打理得清清楚楚、張弛有度。因為我們的生活節奏掌控在自己手中,故我們的人生便達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
該教師在上課時對授課班級學生進行分組,每講一則作文材料就要求學生按組別大聲朗讀。讀完,就引導學生鼓掌,以資鼓勵。接下來的內容就是對各種邏輯關系諸如并列關系、條件關系、假設關系、因果關系等的詳細闡釋。整整兩節連堂課,學生除了勉強大聲朗讀外,大部分時間都是無精打采,昏昏欲睡。
很顯然,這是一節失敗的公開課。失敗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該教師的定位不準。
首先,授課的對象是一級達標校高二學生,學生素質比起之前接觸的三級達標校的學生高出許多,很多知識性的東西,比如復句中各分論點間的關系學生早已掌握,而該教師卻將授課重心安排在如何區分各分論點間的關系上,學生自然提不起精神,課堂沉悶乏味也就必然。
其次,該教師在舉分論點的設置例子時,也沒有遵從高標準嚴要求的示范原則,而是按三級達標校一般學生的水平舉例,如上面所呈現的三個分論點,不要說應該簡明扼要,力求句式統一,長短一致,就連最基本的“分論點必須是一個個明確的判斷”都未做到,這樣低水準的“精彩舉例”示范帶來的后果可想而知。如果定位不準、舉例失當,學生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他們就會錯誤地認為,議論文分論點的設置原來可以如此隨心所欲,幾無標準。以后要想糾正,難度可就大了!
最后,這是一節作文課,理應圍繞“文以意勝,理以氣達”的主題來講清如何在議論文分論點的設置上實現“意”和“氣”,而要講清楚這個問題,勢必要通過恰當的舉例來引導學生善發現、多思考,但該教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分組朗讀,似乎不見書聲瑯瑯就不是真正的語文課,更不是語文公開課。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區。眾所周知,作文教學不同于閱讀教學,“讀”這一手段不宜在作文課上頻繁使用,想方設法讓學生在課堂上多發現、多比較、多思考、多修改才是上策。況且,有的句子段落甚至文章只需快速瀏覽即可,一味地朗讀那些毫無必要的句子段落,不僅形式刻板,索然無味,而且還浪費了很多時間。
看來一節公開課要想成功,做到準確定位是基本前提。這里所說的定位包括授課的對象(年級及其水準)、課型(是講讀課、自讀課還是作文課)、課質(是古詩文閱讀課還是現代文閱讀課抑或語文基礎知識課)等,只有做到定位準確,上起課來才能有的放矢,高效有用。其實,平時的課何嘗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