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影視藝術是大眾最喜愛的娛樂形式之一,也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資源,它給師生帶來的審美體驗是多方面的,影視、電視等現代媒體彌補了語言教學的缺陷,使語文課變得豐富多彩,為語文教學的發展開辟了一個新天地。
[關鍵詞]影視;課堂;豐富
豐富的影視資源是一種濃縮的精神資源,而把優秀影視引入語文課堂可以給學生再造一個濃縮的社會環境、藝術環境、閱讀環境,使語文教學脫離枯燥單調乏味的尷尬場面,為語文教學的發展開辟一個新天地。
一、增強教學效果
抓住課文的重點、難點,挑選適當的影視片斷,使語文教學內容更生動,從而提高探究效率。如《雷雨》是一篇著名的話劇劇本的節選,其教學的重點是周仆園、魯侍萍的性格刻畫,難點是人物個性化的語言。教者設計時,可以緊緊扣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計兩個環節:1.在學生閱讀感知周仆園、魯侍萍的形象之后放映一個相關片段,然后讓學生探究、比較、區別,從而導出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再讓學生來朗讀體會;2.在課堂教學結束前,播放影視的開頭片段,是欣賞,也是對教學內容形象化的再理解和小結。這樣就能很好地將影視與語文課堂結合在一起,既解決了重點和難點,又縮短了探究時間,還讓學生在閱讀和欣賞中體會出文本之美,感受到影視帶來的視覺美感。
二、陶冶學生的性情
讓學生真正得到文本中的藝術熏陶和感染,情感得以升華,就要抓準影視藝術的動情點。教師在講課時,要善于抓住那些最煽情的情節和鏡頭,渲染教學氛圍,去打動學生心靈,促使其思想感情的內化。人教版七年級《爸爸的花兒落了》節選自林海音的小說《城南舊事》的最后部分,主人公經歷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時,終于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不再是小孩子了。教學時,可以將影視《城南舊事》中的幾個相關小片段巧妙地引入課堂,比如,英子去醫院探望生命垂危的爸爸的情景、英子聽了爸爸的話之后的表情等等,將整個課堂渲染出一種淡淡的哀傷又有隱隱的希望的氛圍,然后再請學生交流體會。特別是,可以在結束時欣賞《送別》這個片段,在歌聲“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中,將這種氛圍渲染到極點,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中領悟到這首歌在影視中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暗示成長過程中的悲傷、離別。這樣整個課堂就有了較為強烈的審美效應。
三、加深學生的感悟
豐富多彩的影視作品,擴大了學生感官的感受力,加深了學生對事物的感知,思維中藝術形象的成熟和完美,誘出其豐富的想象,啟發了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促進其創新思維能力向深層發展。例如人教版七年級課文《黃河頌》,讓學生感受到黃河雄壯的氣魄和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既是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授時,教師可以播放影視《董存瑞》《英雄兒女》《大決戰》等革命影片的片斷,讓學生沉浸在影片的感人情節之中,再聯想到“黃河之水天上來”的那種動人心魄的力量、無堅不摧的氣概時,就很自然地領會了課題“黃河頌”的真正內涵。
有不少學生對作文缺乏興趣,不會深入地觀察生活,更無法準確地把握物象特征,表述語言空洞呆板,簡單說,就是缺乏描寫的本領。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利用影視作品聲情并茂、立體化展現生活畫面的特點,讓學生觀察相關的影視鏡頭,啟發學生思考該鏡頭的特點,諸如人物肖像、言行、神態及環境等,之后進行寫生練習。在觀看了影視《孔乙己》后,可以讓學生進行人物描寫的作文訓練,可以學習影視中敘事的方法及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描寫。影視的介入,讓學生有話可寫,有法可寫,促進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影視只是教師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的輔助手段。教師在課堂內利用的影視片斷必須緊扣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課堂里放映的時間不宜過長。不然,就有喧賓奪主,把語文課上成了純粹的“影視課”之嫌。同時在課堂外要充分利用晚上或周末的時間,讓學生觀看整部影片熟悉原著的整個故事情節,尤其是外國的作品,并激發學生閱讀整部原著的興趣,使學生從不同的途徑和角度去感受名著人文和藝術的熏陶,也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可以說,教師對影視作品的恰當利用,讓語文課堂變得豐富多彩了。在音樂的旋律中,在抑揚頓挫的朗讀聲中,在和諧的畫面欣賞中,學生更自覺地進入課文的意境,去感受、理解、欣賞課文的內容,從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