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圖式理論在信息處理過程中主要起到新舊信息相互調節的作用。它不僅可以讓學生溫習舊的圖式理解,還可以增強學生對閱讀理論的興趣,通過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對文章的理解來系統地完成教學。
[關鍵詞]圖式;圖式理論;閱讀教學
閱讀理解就是把學生現有的知識所構成的圖式與正在閱讀的信息相互融合的過程,通過新舊知識的相互融合,來加強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對文章的理解能力。所以,英語教師要做到從微觀上來幫助學生,讓學生溫習之前學過的知識和充分掌握正在學的新知識。同時,還要從宏觀上幫助學生,教學生怎么去抓住所閱讀課文的側重點以及知識結構等等。把文章中的重點詞匯記錄在案,通過圖表方式表達出文章的主干部分。下面就來探討一下如何把圖式理論應用于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的教學中。
一、圖式的啟動
教師在講課前,一定要對文章的整體內容有所了解,掌握文章中的關鍵詞語,然后利用所掌握的關鍵詞語來引導學生,利用文章的插圖等方式,激發學生對之前已學過知識的理解,并引導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來獲取新的信息。如當閱讀關于球類比賽的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比賽術語,將這些重點詞匯綜合起來,制成一副圖表,間接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的同時,又讓學生學習了比賽用的關鍵詞,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如下圖:
二、學習圖式
在傳統觀念下閱讀文章的教學時,大多教師都會認為閱讀只是從字、詞、句到整篇文章的有序理解過程,現今又由于大學存在四、六級英語考試,它們基本上都是和傳統閱讀一樣,只注重字、詞、句。而圖式理論要求教師在理解全文的重點內容情況下,不光要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還要對全篇文章進行推敲,把重點詞匯組織起來,來給學生分析,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閱讀文章的興趣,讓學生認真閱讀完全文,還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把文章的關鍵詞用圖形勾畫出來,作為理解全文的框架。這樣做,可以使學生一目了然地看清全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同時,通過學生對圖式的理解,可以快速地理解全文,實現閱讀理解的全過程。
三、強化圖式的理解
不管是學習新知識,還是溫習已學過的知識,這都是強化學習的一個重要過程。閱讀理解也是一樣。教師在講課之前,給學生一個過渡時間,讓學生在這段時間內完成對文章的閱讀,同時要求學生把自己在閱讀中所認為的關鍵詞語找出來,按照自己的閱讀理解,勾畫出一副圖解。閱讀過后,每個學生可以利用自己所繪的圖解來進行分析給大家聽,不足的地方可以讓其他學生進行補充。通過這樣的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整篇文章的理解;通過討論的方式,可以把全文主干部分形象地勾畫出來,還可以完成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師還可以通過討論、角色扮演等方式,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如在閱讀有關去菜市場買菜方面的文章時,文中已含有關于買菜與賣菜的整個過程的圖式,如挑菜、付賬這兩個過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這個過程,并加強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安排表演情景,讓學生表演買菜的整個過程。這樣不僅可以重現買菜的整個過程,還可以加強學生對這一圖式的理解程度,最主要的是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圖式的作用和更好地完成教學內容。
圖式理論進行教學目的就是為了拓寬學生對閱讀的理解。在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這三個環節中,通過圖式的啟動、學習圖式和強化圖式的理解來探討學生應該如何把圖式理論運用到閱讀實踐中。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