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培養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必須在新課改理念的引領下,根據學習評價的方法和內容,全面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讓學生增強學習信心,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形成性評價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英語學習;途徑
一、形成性評價的意義
形成性評價,是相對于傳統的終結性評價而言的,指的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作出的評價,是基于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持續觀察、記錄、反思而作出的發展性評價。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
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課堂表現,重視學生的聽課效率,重視學生的發言和表現,重視小組活動的全面參與,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重視學生的復習和預習的情況,加強學生英語學習的小結,重視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保證學生課堂任務和課后任務的完成。教師也可以在家長會上宣傳和教會新的評價方法,得到家長和學生的充分肯定和認可。教師可以設立平時成績,從初一到初三分別確立各個學生的平時成績,結合起來形成對學生的終結性評價。教師要重視平時成績,考慮到學生的聽講效率、發言表現、小組活動的參與、復習與預習的方法、課堂任務完成的情況、課后任務完成的情況等,采用學生自評、小組評、家長評價、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
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途徑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學生的學習特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好的師生關系,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充分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巧妙運用學習方法,全面激發學習的環境,重視學習實踐,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越強烈,學習主動性越強,學習的自覺性越積極,開展自主學習的收獲就越大。教師指引學生學習,帶領學生實踐,要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提高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保證不同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F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教育,根據教育的時機、途徑和場合,讓學生充分展示學習的特長,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學習的喜悅,產生學習的成就感,并將成功的喜悅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增強學習的信心。學生一旦收獲學習的成功的幸福感,就會產生更加強大、強烈的學習欲望,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思維得到鍛煉,實現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形成持久強烈的學習愿望,最終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自主學習的機制,實現自主學習。
(一)鼓勵學生相互幫助,實現共同進取。如果是學生能自己做的學習內容,教師不能只是自己參與,要帶領學生通過努力完成學習的目標,要指引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習的開始部分,學生不習慣自己學習,這時候教師要給予充分的指導,盡量幫助學生實現相互合作、互相幫助的學習。教師可以多給學生設計一些配套的作業,增強學生的相互合作,鼓勵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增強學生合作的品質,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在課堂學習時間內提高學生單位時間的利用效率。
(二)要給學生學習資料,并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學習材料。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給學生布置一些學習任務,讓學生課余完成學習,幫助學生完成學習計劃,履行語言學習任務。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值日安排工作,編寫英語對話,講英語故事,組織學生寫英語信,采訪外國友人等,讓學生獨立地完成英語學習任務,提升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教師的培養來挖掘學生的求知的愿望,激發學習動機,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的質量。教會學生靈活掌握英語學習方法,運用學習策略,廣泛收集學習材料;教會學生處理信息;教會學生處理問題,指引學生學會學習。
(三)教會學生總結學習感悟。很多學生把自己學習中出現的錯誤歸因為學習潛力不足。學生學習效果差是因為缺少科學的學習方法。教師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改正學生的學習方法,教會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建立學生學習的信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形成學習小記,及時記錄學習的過程、方法、體會和感受,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督促和自我評價,自己靈活運用好的學習方法。教師要理解學生的學習方法,注重學習行為實施,給學生針對性的指導,組織學生開展學習交流和討論,幫助學生相互啟發,取長補短。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