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學物理教學當中,物理概念的教學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物理概念清晰、準確是理解和掌握物理基礎知識的保證,也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前提,更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提高。因此,教師重視與做好物理概念的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中學物理;概念;教學
物理基本概念和變化規律,是物理現象的本質和物理過程的變化發展規律在人腦中的反映,物理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質,是物理事實的抽象化。物理概念不僅是物理學習的基礎理論知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構成物理規律的理論基礎。
一、注重物理概念的引入
物理概念的引入,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它并非名詞解釋,可以輕描淡寫一提而過。在物理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物理概念很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因此,對物理概念的引入,不能千篇一律,而要結合實際情況,靈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講“大氣壓”這一概念,可以采用演示實驗來引入,利用一張薄紙托住倒立杯子中的水,這個演示實驗使學生能較好地理解大氣壓這一概念。
當然,物理概念引入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通過常見的物理現象引入物理概念,通過問題或物理故事引入物理概念,通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入物理概念,通過舊概念引入新概念,通過邏輯推理引入物理概念,等等。這樣結合概念的實際,進行恰當的引入,既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明確物理概念學習的目的,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好地把握物理概念的實質。
二、注重物理概念的形成與理解
概念產生于感性認識,但又高于感性認識,概念的形成過程就是認識從感性到理性的升華過程。概念引入后,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概括、歸納,準確地把握概念的本質屬性,從而達到對概念的真正理解。導致學生對物理概念錯誤理解常見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學生生活感性經驗本身不足引起對物理概念的錯誤理解。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感性認識一般不能全面地認識事物的本質,因而形成的概念很可能是錯誤的或不確切的。如僅憑推車車動、不推車就靜止的直覺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本學科知識的負遷移引起對物理概念的錯誤理解。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獲得概念的發展趨勢之一是抽象性與精確性增加,為了考慮初學物理學生的接受程度,有些物理概念不嚴密與精確,但學生往往把前期獲得的概念絕對化了,從而產生概念理解錯誤。如誤認為摩擦力方向總是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反,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運動,靜摩擦力一定是發生在兩個靜止的物體之間。
其他學科橫向遷移的負效應引起對物理概念的錯誤理解。如對“合力一定大于分力”的說法學生一時難以接受。當然,引起對物理概念的錯誤理解,不僅僅限于以上這些。基于學生對物理概念的各種錯誤理解原因,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采取各種方法,加強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
三、注重物理概念的鞏固與深化
物理概念主要是在運用中得以鞏固。概念的運用是把已經概括化的一般屬性應用到個別特殊的場合,其運用過程也是概念的具體化過程,通過實踐檢驗,可以糾正錯誤的認識。概念的每一次具體化,都使學生對概念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深化。當然,概念是發展的,講物理概念,必須按照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注意形成概念的階段性。學生對概念的認識,只能是從簡單到復雜,逐步加深,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得很透徹,它是隨著學生認識水平的提高,抽象思維能力的增長而逐步深化的。那種一步到位的做法是完全不切實際的。
課堂練習、課外作業都是及時鞏固和深化概念的有效手段,故教師要努力設計好各層次的練習題,注意知識的新舊滲透,通過“變式”、“變形”等靈活多樣的課堂訓練,逐步使概念的運用能熟練自如。
對物理概念的理解與鞏固,還需要不斷地對物理概念進行深化與總結。如對重力勢能、分子勢能及電勢能進行對比與分析,找出重力、分子力及電場力做正功時,對應的重力勢能、分子勢能及電勢能均減小以及其他的共同點,從而加深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又讓這些概念形成體系,更好地把握這些概念的內涵。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