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數的簡單加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和重點。教師應創設一些情境,設計合理的教學導入法;重視教學與生活實際的相互聯系;互動學習,強化學生學習效果,激活學生的相關生活經驗和相關知識基礎促進學習的正遷移,使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學會的同時,形成會學的能力,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小數加減;情境
一、創設情境,設計合理的教學導入法
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教育時,要注重對學生上一堂課的復習,通過溫故引導學生加深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和激發對下一個知識點的學習興趣。如,筆者在對“小數簡單加減法”進行教學時,首先幫助學生溫習整數加減法的運算,通過例舉兩道整數題,請兩名學生上來做,其他同學仔細看,例如兩道題是:(1)36+7=?;(2)32-13=?。在做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注意豎式計算的整齊性和規范性、計算從哪里算起和計算需要注意的細節問題。在學生做完后,再引導學生進行及時總結:(1)相同數位對齊,即個位與個位、十位與十位要對齊,計算時從個位開始依次進行;(2)整數相加時,個位相加之和到10以上時(含10),百位數要進“1”,依次類推;(3)整數相減時,被減數的個位數小于減數的個位時,被減數的百位數要退“1”再減,依次類推。這是整數加減法的基本規則,對于小數加減法的運算又是怎樣進行的,這就需要在接下來的課堂上進行進一步的學習。
上述這種溫故知新的教學導入在多門學科教學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大部分教師都是采用這種教學導入法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尤其是在數學教學中,要是上一個知識點沒有學習到位,下一個知識點的教學難度就大大增加。因此,小數簡單加減法的教學要特別注重對學生進行整數加減法運算知識的鞏固,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創設情境,重視教學與生活實際的相互聯系
全國著名教育專家、情境教學法創始人李吉林老師提出,課堂教育的多元化要拓展教育空間,豐富學生課堂認識活動源泉。她與數學老師一道探討數學教學,并提出數學教學要將“數”與生活聯系起來,要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到數與量、數與形的關系,從而引入適當的模擬情境以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情境教學法在中小學各門學科都得到了很好的應用,筆者在進行小數教學時也采用了情境教學法,具體如下:
小數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但在實際生活中不乏關于小數的運用,例如,小學生比較熟悉的商品價格(以元為單位的小數形式的商品價格,這在超市里最為常見)。因此,在進一步對小數加減法進行教學時,筆者讓一些學生在課余時間或者趁爸媽去超市購物時一起去超市收集超市商品的標價。課堂上,筆者詢問學生關于蘋果的價格時,學生根據標簽上的9.76元,便很快說出蘋果的價格是9元7角6分,也有一些學生說是9.76元,但有一點是一樣,就是在實際生活中學生能認識“.”這個符號,并能知道其中所表達的含義。學生通過這種聯系實際生活情境的學習方法,在教師的適當教學輔導下,能夠很快掌握小數,并能對小數進行簡單的加減法運算。
三、互動學習,強化學生學習效果
互動學習是教學過程中一種良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體現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教師的多種關系的互動。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是提出互動學習的先驅,他認為:“學生也存在著自身的認識,在教師進行引導的情況下,學生就能表達自己的認識,并且具有新穎、創新的特點,這就是互動學習的體現。”在進行小數簡單加減法教學時,筆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充分的互動學習,這既有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也有學生與學生的互動。例如,在對“0.7+0.4=?”“0.9-0.3=?”進行運算時,教師提出“同學們打算如何計算?請試試在草稿紙上算一算,然后將自己的想法和同學及老師說說”這樣的問題。計算完后,一些學生說通過列式計算方法算出來的,一些學生說是結合生活經驗算出來的,不論是哪一種方法,都反映出了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維,每一個題目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這里,教師要注重對互動學習的強化,要注重挖掘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將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