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喜愛數學。教師可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創設情境,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多種渠道,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興趣;培養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愛學、好學是十分重要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主要心理成分,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的不竭動力。可見,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學習活動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能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執著的追求和積極的探索。
一、精心呵護學生,讓學生自愿學習
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平時的教育教學實踐也表明,教師受學生喜歡和愛戴,能使學生產生學習動機和興趣。因此,作為教師,首先應使自己成為學生的朋友。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必須深入到學生中去,關心、照顧學生的生活,鼓勵、扶助學生的學習,處處尊重和信任學生。這樣做能形成愛屋及烏的效應,即學生不僅喜愛自己的老師,而且喜愛該教師所任教的數學學科。
二、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是一種開放的雙向探討,是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形成正確情感價值觀為一體的全方位教學方式。這種做法,是通過情境創設,運用形象美、語言美、音樂美等條件進行藝術渲染,使教學變得生動、具體和有趣,從而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保持興奮的情緒,在振奮愉悅的氛圍中探討問題、學習知識。
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可以采用做游戲、講故事、巧運算、播放動畫等形式。如教學“一位數除多位數”時,筆者用講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課:“有一天,花果山的大小猴子一共采到了132個仙桃,猴王把仙桃分給小猴子們,恰好每只小猴子分到4個。那有哪個小朋友知道花果山共有多少只小猴子?”強烈的求知欲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輕松愉悅中很快就學會了計算方法。
三、注意問題梯度,給學生提供答題的機會
注意問題設置的梯度,是要求教師根據本班多數學生的學習水平,多設計一些比較容易的問題,讓中低水平的學生有思考回答問題的空間和機會,切忌設計難度太大的問題,以免打擊多數學生的學習熱情。
當學生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時,教師不要限制學生具體回答哪一道題,而應把回答問題的選擇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從這些題目中自由選擇有把握的題目作答。
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教師應及時點評、糾正。點評應以鼓勵、贊賞為主,極力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另外,根據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勝及數學教學內容的特點和需要,設計的問題應形式多樣,以加強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逐步做到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熟練的程度。
四、聯系生活實際,使數學教學與生活緊密結合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教學既要瞄準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最佳結合點,使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又要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學會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從而達到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的目的。
在數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既可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讓學生在生活空間中學習和感知,也可讓學生在模擬生活場景中學習和感知。如教學“實際測量”一課時,筆者把學生帶到操場上進行實際測量。學生用他們的直覺思維和分析判斷能力,先后提出了尺量、步測、速度乘以時間等實際測量的方法。教學“元、角、分的認識”后,筆者讓坐同桌的學生輪流扮演營業員和顧客,做“買你最想買的一件商品”的游戲。無論哪種聯系實際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都會陡然高漲。
總之,興趣是小學生學好數學這門功課的重要前提。在平時的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意運用多種手段和方式,通過多種渠道,去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生一步步引入神奇的數學殿堂。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