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放式教學的過程是動態的,因時、因人發生變化。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要充分了解學生,充分考慮課堂的主要環節出現的意外情況,開放課堂氛圍,搭建生成舞臺;開放課堂生成,構建靈動課堂;開放教學預設,鑄就生成空間。
[關鍵詞]開放;氛圍;生成,課堂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課堂教學正發生著實質性的變化。課堂是開放的,教學是生成的,開放式教學的過程是動態的。因時、因人發生變化,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要充分了解學生,充分考慮課堂的主要環節出現的意外情況,教師的預設越周密,考慮越詳盡,才能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為課堂“生成”提供更寬闊的舞臺。
一、開放課堂氛圍,搭建生成舞臺
如案例:一位教師在教學“3的倍數”時,上課伊始,就讓學生出題考自己,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結果是學生出題不久,一位學生小聲地說:“這個我也會?!蹦敲创藭r的教師該怎么辦呢?是置之不理,還是表揚,然后再言歸正傳,重新回到預設的軌道上去呢?而這位老師沒有這樣做,他意識到這是啟迪學生思維的良好機會,馬上說:“你真不錯,你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當學生回答正確后,又反問全班同學:“是不是這樣的呢?”接著,引導學生驗證這個猜想。這樣做,一方面尊重了學生,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認識;另一方面也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使教學更具生命的活力。
以上案例說明,新課程實施多年以來,新課程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有明顯的變化,課堂上競相出現了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筆者認為這種現象的出現是教師創造課堂民主、和諧、自主氛圍的具體表現,是學生在沒有約束沒有負擔的教學情境下產生的,不是亂而是活,是學生直覺、頓悟和靈感的迸發,是真實的、積極的、有意義的。
新課程積極倡導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倡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研究者,民主的師生關系能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表現的欲望,保護學生創造的需求。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習,心情舒暢,思維始終處于積極活躍狀態,才能敢想、敢說、敢問,勇于創新。學生是學習任務的接受者,發現問題的探索者,知識信息的反饋者,學習目標的實現者。理應是課堂教學的主人。
二、開放課堂生成,構建靈動課堂
教學是動態生成的過程,動態生成是對教學過程中生動可變性的概括,是對我們過去教學過程中強調的預先設定性、計劃性、規定性的修正和發展。課堂千變萬化,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預測性。課堂上可能發生的一切,既不是由教師單方面決定的,也不是都能在備課時預測的。盡管我們從學生的可能出發進行開放的設計,并盡可能對學生有的答案做了充分的預設,但是在課堂中,依舊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教師不要用各種預設的答案去套學生,而是要有渴望意料之外情況發生的開放心態。
然而有些教師在課堂上總是怕學生“越軌”、“出軌”而引發意外,使得他們措手不及,有意無意地以成人的思維標準引導學生,制約學生。對學生學習生成采取漠視態度。久而久之,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探究欲望。
真正的以學生發展為本,必須是使得每一個學生在自己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更明確地說,就是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需要教師理解學生,寬容學生,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氛圍,將課堂還給學生,把尊嚴還給學生,把童趣還給學生,把自主還給學生。
三、開放教學預設,鑄就生成空間
布盧姆說過:“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币虼私處熞脑O計教案,充分預設到可能發生的情況,“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對于剛才案例提到的問題,教師也可以予以表揚:“你真棒,就已經會算了,那你是怎樣算的?你能悄悄地告訴我嗎?”教師走到學生身邊,側身傾聽他的悄悄話。這樣做和前面教師的做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學生會因此感到教師對自己的特別關注和充分理解,激發學習興趣;其次,當教師側身傾聽時,筆者想,即使是思想開小差的同學也會被師生默默交流的情境所吸引,大多數學生都會不由自主地進入探究問題的情境中去,課堂教學就會獲得“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總之,我們要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善于反思教學行為,敢于否定與課程改革不相適應的行為,關注學生生命的發展,充分凸現學生的主體性,張揚學生的個性,真正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從而使課堂真正成煥發生命力的課堂。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