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提高小學數(shù)學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正確運用小組合作方法,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數(shù)學小組合作學習要抓好小組劃分、內(nèi)容設計、興趣激發(fā)、適度引導四個主要方面。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小組合作學習;實踐
一、合理的小組劃分
小組組建要有其合理性,一般3-6人為宜。分組時結合班級的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分析,分析后進行一定程度的歸類,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成績、性格特征等各方面差異,根據(jù)“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的原則來進行分組,盡量保證每組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等方面都均衡。此外,小組合作中,小組的成員應該確定每個人的分工,如組長、記錄員、報告員等等,而且小組角色應該互相輪換,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例如,教師在讓學生分小組,學習“認識鐘表”時,小組內(nèi)有“教師”,有“學生”,有“記錄”,還有“裁判”,學生的分工非常明確;又如,在開展數(shù)學活動課“小小商店”時,學生們相約帶來了玩具、書、文具等物品,教室里開張了近十個小商店,有經(jīng)理、營業(yè)員、收銀員、顧客……場面熱火朝天但秩序井然。
二、精心的內(nèi)容設計
教師備課時,要根據(jù)所選擇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前提下, 認真考慮, 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要靈活、開放, 難度要適中,當然情況不是絕對的,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和教學內(nèi)容雙重考慮,最終確定小組學習的內(nèi)容。
教師在確定了小組學習的內(nèi)容后,要明確提出小組學習最終的成果,或者要回答的問題,根據(jù)小組學習的方法確定最終成果的提交形式,是一人一份還是一組一份,是書面提交還是口頭闡述,避免教師在布置完任務后學生不知要干什么的情況。
每組的任務分配完成后,教師也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是否應該明確每個小組成員的個體責任和任務,避免效率低下,耗費大量時間,表面看上去小組學習的場面很熱鬧,但是實際是效率非常低下,個體責任不明確。
三、有效的興趣激發(fā)
為了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初始階段,一定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要使學生主動參與,首先教學要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
如,在教學“元、角、分的認識”時,在認識了幾元、幾角、幾分后,筆者事先創(chuàng)設了買賣的情境,讓幾個學生當售貨員,其余的學生當顧客來買東西。
(1)師:“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安徒生童話》里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吧?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乖巧的小女孩赤著腳在街上走著,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她的舊圍裙里兜著許多火柴,手里還拿著一把。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硬幣??蓱z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這時,一位騎士騎著自己的馬兒,向小女孩的方向走來,丟了一些錢幣給小女孩,但是小女孩對騎士給的新錢幣有點不認得。小朋友們,你們能幫幫這可憐的小女孩,讓她正確使用騎士給的錢幣去買一些餅干嗎?”
(2)教師在大屏幕上出示各種錢幣的圖樣,要求學生們先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一樣一樣猜測,這樣教師可以對學生本來的掌握情況有一個簡單的了解。
(3)然后,當全部錢幣正確識別后,原本悲傷的小女孩露出了開心的笑容。這是一個現(xiàn)代版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一個開心的故事。
這一教學情境最顯著的特點是:教師以“賣火柴的小女孩識別錢幣”這個學生們熟悉的故事作為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學習數(shù)學,而且教師在導入新課前對學生的原本掌握情況有了一個基本認識,可以依據(jù)學生對知識掌握的不同情況來開展課堂的教學。如此可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師的適度引導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教師在安排小組合作學習內(nèi)容時, 不能袖手旁觀, 應注意觀察各小組的活動情況。
小組討論開始后,教師應該“隱藏”自己,同時,又要做到無處不在,要和學生同等融入課堂,要觀察學生的學習進度,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看學生能不能自我解決,如若不能,就試著引導,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不要輕易地直接幫助學生解決,而要告訴學生解決的方法。
如果發(fā)現(xiàn)小組中有性格內(nèi)向的小學生不愿意參與討論,那么,教師應該給予善意的引導和鼓勵;遇到非常積極的同學時,要在不影響其學習動力的前提下,引導他幫助其他同學。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