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個體差異和環境因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成績參差不齊,這樣在教師的意識中容易產生所謂的優秀生和后進生。但實際上,優秀生和后進生的界線卻是模糊的,只要教師教學得當,后進生轉變成優秀生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教師有責任和義務改變后進生的學習現狀。
[關鍵詞]后進生;轉變;方法與策略
筆者從事語文教學已有十多年,無論哪個年級都有后進生,他們也是班集體的一部分,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要面對后進生,要提高班級綜合素質,關鍵的還要提高后進生的綜合素質。轉變后進生是一門重要的教育藝術,如何轉變后進生,筆者談談幾點體會。
一、尊重后進生的人格
對于后進生和優秀生而言,每個教師都喜歡優秀生,優秀生聰穎、靈活、好學,接受能力強;而后進生給教師印象是木訥、笨拙、成績低劣,接受能力差,甚至有的孤僻不拘,難以掌控,讓人頭疼。所以大部分教師把愛的中心轉向優秀生。對優秀生疼愛有加,百般呵護,而對后進生卻遠離和漠視,甚至惡語相加,長此以往,教師和后進生在情感交流方面無形間隔了一道無法逾越的溝壑,無形中給班級管理增加了壓力。要想轉變后進生,筆者認為關鍵是要尊重他們的人格,這就需要愛,用愛的眼睛時時關注著他們: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當他們學習上出現問題時不指責和埋怨,不挖苦和諷刺,不能一棒子打死,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心平氣和地與他們屈膝談心,找出事情原由和真相;當生活上犯錯誤時要循循善誘,引導他們走出誤區,避免他們誤入歧途。
二、掘其特長,及時表揚,借“力”發力
以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不少后進生是很有靈性的,每根琴弦輕微的撥動都能撩起他們內心深處的情愫。這就需要教師把握分寸,讓后進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做到“眼中無差生”,肯定學生的點滴成績,愛護他們的自尊,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要及時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一有進步及時給予表揚,讓后進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很多后進生其實本質并不差,只是教師的偏見對他們產生了誤判,而放松了對他們的管理,只要教師放下偏見努力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給他們提供展示特長和才華的平臺,幫他們找回自信,轉變后進生就會水到渠成。
三、“捆綁”教育,融入集體,以“點”帶面
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后進生一般性格都很孤僻,產生問題的原因雖然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成績差,這讓他們產生了自卑心理,使他們沒有自信融入集體。怎樣讓他們回到集體中?“捆綁互助”就是個好辦法。曾經有位老師把班上35位學生分成11組,每組3個人,由好、中、差三個類別組成,每組進行編號,這三個人的成績得分、各種榮譽得分、衛生得分、紀律得分都“捆綁”在一起,然后所得總分在11個組中進行評比,每學期二次評比,看誰紅星得最多,最多者就是優勝組,為了不影響團體成績,拖本組后腿,后進生在優秀生的帶領和監督下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大大激發了后進生的學習主動性。這樣后進生帶動了,中等生提高了,優秀生鞏固了。一個好學、守紀、朝氣蓬勃的班集體就呈現在眼前。所以,轉變后進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走出狹隘的教條主義框框,剔除偏見,發現誘因,找出辦法,想出點子,因人而異,量材施教,這樣轉變后進生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找出后進生產生的原因,對癥下藥
后進生產生的原因很多,有自身學習態度、思想和智力狀況問題,也有班級管理、學風和教師教學素質問題,當然還有社會環境和家庭條件等因素的影響,要想改變后進生,教師就必須靜下心來找出產生后進生的原因。如果是學生自身學習態度和思想問題,教師就要與他們多談心找出問題的癥結,幫助他們明白學習科學文化的重要性,講一些他們容易接受的道理,用愛心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后進生一般底子不差,只要打開他們心里的癥結,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教師要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去,了解后進生學習和心理上的需求,在尊重其人格的基礎上, 適當地強制管理,用“愛”和“理”提高教師自身威信,獲得學生內心深處的尊敬。轉變后進生是一個艱巨的教學工程,教師除了要有深厚的道德修養和一顆仁慈的愛心外,還要講究教育方法和藝術。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