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欣賞課是小學音樂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讓學生通過聆聽來感知音樂從而理解音樂,它對拓展學生的視野、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啟迪智慧、提高審美情趣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抓住視聽、表演、游戲這三個要點來上好音樂欣賞課。
[關鍵詞]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模式
音樂欣賞課在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下,在單一教材的束縛下,學生經(jīng)常聽不懂、答不出,自然課堂紀律就不好,紀律一差學生就更不能專注地聽。教師也談之色變:“上什么欣賞課?學生的欣賞水平不夠,欣賞不來。”的確,這樣的欣賞課,不是教師把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灌輸給學生,就是優(yōu)秀學生的獨角戲,學生的興趣怎能高得起來?那么怎樣才能上好音樂欣賞課呢?
一、視聽,激發(fā)欣賞趣欲試
旋律比較抽象,對于小學生來說欣賞起來比較吃力,不像美術作品那樣具體直觀。因此,在組織教學時如能借用直觀的事物,如:錄像、幻燈片、圖片、實物等,學生感知音樂的能力就有所提高,興趣也會慢慢培養(yǎng)。課中形象生動的原聲唱法,可以穿插優(yōu)美的PPT圖片,還可以出示或播放內(nèi)容的解說……這樣直觀的視聽能讓學生自主地感受,理解音樂,整節(jié)音樂欣賞課達到有聲有色的境界,學生才能體會到音樂是一種藝術,一種高雅的藝術。例如,在欣賞三年級音樂《賽馬》一課時,筆者先準備了一段內(nèi)蒙古大草原舉行賽馬盛會的視頻,做了幾張草原PPT。上課時,學生看到一碧千里的草原,興趣一下高漲。接著,筆者放錄音《賽馬》以及一段二胡演奏,通過視聽的結(jié)合,學生充分感受到樂曲第一段音樂熱烈奔放,第二段剛健有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更要注重視聽的過程,要引導學生積極投入,主動參與。指導聆聽時,一定要有要求,并且逐步深入。
二、表演,提升欣賞味十足
教師要音樂表現(xiàn)的情景、場面是由許多音樂要素的變化發(fā)展來的。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冊《愛勞動》一課中,筆者問學生:第一段音樂表現(xiàn)的是什么樣的和尚?第二段音樂表現(xiàn)的是什么樣的和尚?學生回答出第一段音樂表現(xiàn)的是小和尚,第二段音樂表現(xiàn)的是胖和尚。接著進一步問:你是怎么聽出來的?學生回答第一段的音樂細、輕巧。第二段的音樂渾厚、笨重、低沉。雖然學生由于學的知識少不能說出是通過音色變化聽出來的,但學生明白音色的不同能表現(xiàn)出不同的音樂畫面,接著讓學生根據(jù)音樂模仿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步伐,學生通過模仿,對音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孩子是天生的表演家,因而讓他們一邊欣賞音樂,一邊分角色表演,不僅能讓課堂生機盎然,而且更能融入音樂,感受音樂的美、故事的美、課堂的美。例如,在欣賞《森林中的杜鵑鳥》時,筆者看到學生被那悠揚的音樂吸引了,于是順勢利導:你能描述你聽到想象中的森林嗎?你能模仿杜鵑的聲音嗎?這時學生個個側(cè)耳細聽,生怕漏掉一個音符。有的學生和著那激昂的音樂抖著肩膀,愉快地學者杜鵑鳥短促而跳躍地“咕咕”叫者,有的學生干脆生動地描述起郁郁蔥蔥的森林來。這一聲聲“咕咕”叫,這一句句生動的表達是專屬于學生自己獨特的對音樂的理解,它們比教師的填鴨式教授更加珍貴。這樣的音樂欣賞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更提升了欣賞品位,也陶冶了情操。一舉多得,何樂不為呢?
三、游戲,激蕩欣賞樂無窮
達爾克洛茲說:“欣賞是藝術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們可以在其中體驗人類創(chuàng)造音樂的共同情感。”音樂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音樂又給人無窮的樂趣。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靜靜地欣賞只是課堂的一種形式,快樂的游戲更有利學生感受不同的音樂情緒。例如,在欣賞《木偶的步態(tài)舞》音樂后,筆者要求學生在安靜聽完第一部分音樂后,在座位上做無聲的動作及臉部的表情。再聽一遍后,學生離開座位,走合拍的步子,做滑稽的身體動作,邊聽邊做即興表演,當有個學生干脆脫掉鞋子在地板上做像機器人一樣動作機械地走時,我欣慰地笑了。學生不僅懂得音樂的內(nèi)容,還聽懂音樂的節(jié)奏。這樣學生的聽覺、感知技能等方面得到了綜合的發(fā)展,音樂素養(yǎng)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總之,音樂欣賞教學是一門藝術,一門帶著缺憾的藝術,需要每一個音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總結(jié),才能令音樂欣賞教學大放光彩。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