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9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早早地吃過午飯,湖南邵陽的肖艷紅就開始了出門前的最后準備。她拿出新買的嫩黃色運動衣和紫色旅游鞋換上,認真梳理好頭發,46歲的她很快煥然一新。只有暗黃的臉色,以及鼻梁上一副鏡架生銹、左鏡面碎掉一小塊的眼鏡,泄露了她生活的簡樸和歲月的風霜。
出門前,肖艷紅把布制的感恩信裝進手提袋,并再次檢查了行李夾層里一個精心包裹好的小袋,里面裝的是幾封早已發黃的信。
“老馮,家里的一切就拜托給你了。”“別擔心,錢不夠了,就給我打電話,路上照顧好自己。”丈夫一面叮囑,一面又往肖艷紅的口袋塞進了2000元錢。
這是肖艷紅第二次為了同一個簡單的目的——當面向幫助過自己的好心人說聲“謝謝你”而踏上旅程。早在2004年到2008年間,她曾先后到湖北、浙江、廣東等地,面謝了7名曾幫助過她的好心人。這一次,她將再次輾轉數個城市,行程萬里,尋找剩下的8名恩人。
火車是晚上7時45分的,這趟普快火車的目的地是廣東韶關。肖艷紅的第一站要感謝的是一位叫“劉自敏”的好心人,他曾給肖艷紅寄過1000元。
求助
1986年,19歲的肖艷紅畢業成為一名小學老師,兩年后成家有了可愛的兒子。那時,她每個月的工資僅100多元,一家人的日子不富足倒也安穩。
1992年,接踵而至的不幸打破了生活的平靜。先是肖艷紅的嫂子突然離家出走,丟下兩個孩子,大的不到6歲,小的僅7個月。接著,因為嫂子出走,哥哥受了嚴重的打擊精神失常,失去了正常的勞動能力。哥哥的家毀了,肖艷紅痛心不已,更讓她揪心的是兩個可憐的侄女。
全家人一合計,兩個侄女由爺爺奶奶帶著,肖艷紅和丈夫則盡全力解決錢的問題。本來就不寬裕的日子突然要多養兩個孩子,很快捉襟見肘。
一天,肖艷紅正在上課,突然瞥見母親出現在教室外面,正焦急地給她打手勢。
肖艷紅心里“咯噔”一下,母親這個時候來找她,一定是家里出了事。她趕緊放下課本走出教室。原來不到4歲的小侄女感冒已經一周多了,因為沒錢治一直拖著,終于轉成了肺炎發起高燒來,現在已經神智模糊了。心急如焚的二老想帶孩子去醫院,可整個家也只找出6塊錢來,無奈之下,母親只好到學校來找肖艷紅想辦法。肖艷紅摸摸自己的口袋也只有3塊錢,她趕緊到辦公室向同事借了幾十塊錢給母親,叮囑母親趕緊帶侄女去醫院看病。
好在父母身體還算硬朗,為了減輕肖艷紅的經濟負擔,60多歲的老父親去了廣東打工,日子緊巴巴地熬著。
1998年8月,3個孩子都要讀書了,花錢的地方更多了,經濟壓力陡然上升。禍不單行,母親的身體漸漸不行了,一次不慎摔倒,導致腰部靜脈內出血,急需治療……母親看病要錢,孩子們讀書穿衣也要錢,肖艷紅的工資卻一點沒漲。
肖艷紅感到生活殘忍又無情,上有二老,下有三小,自己是他們的主心骨,除了面對她別無選擇。巨大的生活壓力,使得無助和絕望在她心里揮之不去,頭腦中有個小小的聲音想要逃避和忘記,隨著這個聲音變大,肖艷紅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
病情最重時,肖艷紅覺得整個世界和自己的人生都像是黑白相片,失去了色彩,也感受不到陽光和溫暖。她開始整天不說話、不吃飯、也不做事,渾渾噩噩。家人終于發現她病得嚴重,有了奇怪的言行舉止,聽說重癥抑郁癥患者容易自殺,丈夫老馮將她送到當地的精神病醫院治療。
在醫院接受封閉治療和心理疏導,加上家人的陪伴和安慰,肖艷紅的意識逐漸恢復了清醒。她安慰自己,一定會找到生活的希望。
住院的這段時間,沒有什么事可做,肖艷紅經常讀病室里的雜文報,無意間她發現這份報紙有個“文友聚會”板塊。板塊里有文章作者公布的聯系方式,供大家寫信交流。肖艷紅突然萌生了想法:能不能求他們幫幫自己?
肖艷紅仔細讀過報紙上的每一篇文章。其中有一篇關于人生勵志的文章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完后,她覺得戰勝困難的勇氣增強了。肖艷紅覺得這個作者一定是個吃過苦又善良的人,并且從內容看,應該是位老者。直覺告訴肖艷紅,如果給他寫信,收到回信的幾率應該比較高。
可是,她幾次拿起筆最后又都放了下來。寫信乞求幫助會不會被人恥笑?會不會被人當作騙子,甚至被斥罵……
但她一轉念又想:與其這樣坐以待斃,找個人傾訴一下也是好的,如果沒人搭理,就當什么也沒發生過好了。掙扎了幾天,肖艷紅終于拿起筆寫下第一封信,寄給了上海市的潘昌斌先生。
從第一封信開始,肖艷紅就沒再停下來。但在這些信中,肖艷紅只傾訴了自己的生活困境,并沒有直接提出請求物質幫助。
受助
第一封回信送到病室時,肖艷紅看著郵戳上的“上海”兩個字就哭了。
天南和海北,素昧平生,她無數次期望過,卻不敢相信陌生人真的會給自己回信并且這么快。更讓她沒想到的是,這位名叫潘昌斌的好心人給她寫了一封鼓勵信,并隨信寄來了30元錢。之后,肖艷紅陸續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回信。
“讀到先生(指肖艷紅)近況,令人敬之,嘆之,憐之。拳拳之心,不可言表。渴仰之恩,難以自抑……先生以博大胸懷,愛及及人,雖不堪重負,仍能堅守一方凈土,真不愧為人師表……”
每次翻閱家中舊信,肖艷紅都忍不住輕輕讀出來,淚濕眼眶。無論讀多少次,這些信都一樣令肖艷紅感動,她說:“每封信中都充滿了善良。”這些信就像傾倒進肖艷紅黑白生活中的彩色和陽光。
2000年,肖艷紅的母親查出患上了膀胱癌,這對肖艷紅又是一道晴天霹靂。
母親是她重要的精神支撐,她想留住母親,帶她到長沙的大醫院治療。可是,賣了家里能賣的,借遍親朋鄰里,肖艷紅也只湊夠了3000塊,到醫院才做了幾項檢查就用沒了,醫生說要做手術至少得4萬塊。肖艷紅傻了眼,別說是4萬,哪怕400塊都弄不到。做完檢查后,肖艷紅只好帶著母親離開醫院,心中充滿了做子女不能盡孝的愧疚和痛苦。
“一想起母親,我的心就會疼,為了養大兩個小孫女她一生操勞,我傷心卻無能為力!”肖艷紅把這些心情寫出來寄出去,那些回信,也讓她堅強地陪母親走完了最后一段生命。
從1998年到2003年,肖艷紅寫出了近百封信,其中近80人寫了回信,15人給她寄錢資助,一共8800元。 每一封回信,每一筆錢,肖艷紅都認真地記著收藏好。
2004年之后,肖艷紅一家漸漸走出了困境。但在她心中,一直惦記著這些幫助自己的好心人。這些人,不只是幫助她在經濟上解了燃眉之急,更重要的,讓她看到了生活的溫暖和希望,找回了堅強和樂觀。當面說一聲“謝謝你”成了肖艷紅心中一個必須踐行的心愿,盡管在寫給好心人的回信中,她早已千百次道過謝。
2013年10月,肖艷紅再次出發上路,這兩次謝恩之旅,是為了讓自己心安,同時也是母親的遺愿。
感恩
凌晨5時45分,火車到站。
每到一個地方之前,肖艷紅都無數次想過和恩人們見面的情形。找到劉自敏家還算是順利,但令人意外的是,開門迎接肖艷紅的只有劉自敏的老伴。年近70歲的她根本不知道丈夫幫助過肖艷紅的事,而劉自敏早在2007年就已經去世了。
知道了肖艷紅的來意,老人十分開心,“老劉的字寫得特別棒,很有文采,他也是個熱心腸。”老人為自己的老伴感到驕傲和自豪,她告訴肖艷紅,劉自敏曾當過兵,部隊出身的他,一輩子為人正派。后來曾當過礦工,吃了不少苦,條件好了以后,遇上別人有困難他總要盡力搭把手。可惜的是,后來他患上腫瘤沒能治好。說到這兒,老人有些傷心了。
肖艷紅安慰老人之后,就告辭了,“當時我心里特別難受,總覺得晚來了一步,遺憾無法彌補。”肖艷紅在劉自敏家只聊了十幾分鐘,雖有遺憾, 但在劉自敏的老伴看來,這是過世丈夫給她的一份意外的禮物。
10月12日晚,肖艷紅到達南京火車站。前一站奔波數十個小時,最終卻沒有見到恩人,此時,肖艷紅的悵然若失已經平復。
謝恩之旅可能還會有新的遺憾,但無論怎樣,肖艷紅覺得都要走這一趟,哪怕只是看看好心人生活的地方,讓那里認識他或不認識他的人,知道自己身邊有這樣一個好心人,世界充滿善意和溫暖,此行也就圓滿了。
13日一大早,她根據信封上的地址趕到了李國宏的家。但新的意外再次發生,鐵將軍把門,無人應答。鄰居說,李國宏早搬到城里,不清楚住址。
肖艷紅的興奮勁兒消失殆盡。“要不去派出所打聽一下,碰碰運氣。”她離開前,鄰居好心地建議。沒想到,接下來事情竟出奇的順利,民警通過警務平臺不但找到了李國宏,而且發現他本人竟也是一名民警!
“我是幫過這么個人,這么遠,哎呀,她怎么找到的……”當民警打通電話,李國宏停頓了好一會兒才想起肖艷紅是誰。掛斷電話,肖艷紅跟周圍人說起了11年前,李國宏的500元錢,雪中送炭地解決了3個孩子的學費之困。
放下電話后,李國宏立馬跟單位請假,趕回20多公里外的老家派出所。臨近中午時,兩人終于見了面。
“我做了這么點微不足道的事,你卻跑這么遠來道謝,辛苦了。”“李警官,我就是想當面說聲‘謝謝’。”肖艷紅和李國宏握手,給恩人恭敬地鞠了一躬。“事情過去11年了,幾個孩子現在還好吧?”李國宏趕緊讓肖艷紅坐下,關切地問。“都好。3個孩子都長大了,兒子考上了博士,兩個侄女去深圳開了店。”
聽了這些,李國宏的眼睛有些濕潤了。那年收到肖艷紅寫的信,李國宏的孩子和肖艷紅的幾個孩子年齡差不多,想到幾個孩子的困境,李國宏心里特別難受。他把信拿給妻子看,妻子也是個特別善良的人,夫妻倆商量了一番,寄出了李國宏當時半個月的工資。
“她的信特別質樸,我們根本沒懷疑過。后來她來信說日子好點了,學費不用愁了,我也就沒再給她匯過款。她千里迢迢來道謝,真的讓我很意外,我不需要報恩,我們做點善事,并不是為了要什么結果。”李國宏對記者說。
敘完往事,嘮好家常,李國宏請肖艷紅吃了頓飯。送肖艷紅上車前,細心的李國宏看著肖艷紅一身樸素的衣服,擔心她錢不夠,執意讓肖艷紅收下了錢包里全部的500元現金。萬般推辭不過,肖艷紅也就收下了:“他說我不接受,他心里會不好受,真不知說什么好,他真是太善良了!”
10月14日上午10點,肖艷紅帶著感恩展牌出現在王樹文面前。此時的王樹文已經是淮安第一人民醫院宣傳處長,突然出現在他面前的肖艷紅讓他感到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王樹文一邊給肖艷紅讓座,一邊努力在記憶里搜索:這是什么時候幫過的患者?怎么一點印象都沒有。“王醫生,十幾年前我給您寫過一封信,您給我家孩子寄過學費……”肖艷紅為一臉困惑的王樹文解了圍。“好像是有這么回事。”王樹文終于有了點印象。
王樹文說,肖艷紅的字寫得很工整,而且字里行間禮數有加,看得出是個文化人。12年前,這是王樹文通過信對她的初步印象。在那封信里,肖艷紅講述了自己正在為15歲的侄女考上高中卻交不起學費發愁。肖艷紅并未在信里求資助,王樹文也沒有立即決定幫忙。一貫謹慎的他給肖艷紅寫了封回信,問她能不能復印好錄取通知書寄一份過來。
十幾天后,肖艷紅寄來了侄女的錄取通知書復印件,王樹文一收到這封信立即去郵局,掏了300元錢匯過去。對王樹文來說,這點錢根本不值一提,他早就忘了,也沒跟任何人提起過。但這300元卻給肖艷紅救了急。
“為這么點事情,跑這么遠來道謝,實在不值得啊!”對肖艷紅當面道謝,王樹文連用數個“非常驚訝”。他告訴記者,見到肖艷紅的第一反應是擔心她沒錢坐車,“看她風塵仆仆的樣子,我有點內疚,當年那么一點小錢,自己都想不起來,卻讓人家心里記掛了這么久,還前來道謝,成本太高了。她本來條件就不好,我心里挺過意不去的。”
遺憾的是,王樹文和肖艷紅沒說上幾句話,就被病房匆匆叫走了,等他忙完回過頭來找肖艷紅時,已經找不到人了。
原來,肖艷紅帶著她的“感恩展牌”在醫院前跟一些人講述了10多年的感激之情之后就離開了。肖艷紅的這一舉動讓王樹文很不好意思:“她是來感謝我的,但我也要感謝她,因為她的舉動讓我感覺到很溫暖。”
歷經15天,輾轉7個城市,除了去世的劉自敏,肖艷紅面謝4位恩人。當初15人的感恩名單里,還剩下3人,一人去世,一人地址不詳,還有一人匿名捐款。加上5年前的謝恩之旅見過的7人,肖艷紅終于完成了她的“謝恩名單”。10月21日,肖艷紅回到自己的家。
很多人對肖艷紅的謝恩之旅提出了質疑,認為她炒作,肖艷紅直言不諱:“我希望幫過我的人能聽到我親口說一聲‘謝謝’,讓他們知道他們曾經付出的愛心,給我帶來很大幫助,我從來沒有忘記。媒體的介入是偶然的,我想這也是好事,我們這個社會需要多些正能量,少一點冷漠。”這場謝恩讓肖艷紅得到了滿足和釋然,也讓曾給過肖艷紅幫助的人得到了快樂。
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接受過幫助也幫助過別人,但大部分人都沒把這些小事放在心上。其實,舉手之勞的小事,有時對他人來說卻是雪中送炭。肖艷紅的感恩之旅讓幫助過她的好心人感到了溫暖,而正是幫助和感恩的循環不止,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溫暖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