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下午,張萍和同事徐麗麗去逛街,徐麗麗突然喊道:“張萍,我剛剛好像看到你老公了,跟一個女的進了旁邊的酒店。”
“臭男人,我要跟他離婚!”張萍憤憤地說。
“你倆不是剛復婚嗎?也許是我看花眼了。”徐麗麗意識到自己好像說錯話了。
“反正離過一次,也不怕離第二次了。”張萍似乎心意已決。
離婚又復婚,丈夫竟然出軌了
徐麗麗清楚張萍的脾氣,也就沒有過多地勸阻,只是叮囑張萍回去先仔細問問,萬一是場誤會呢,如果真走不下去了,再和平分手也不遲。
張萍回到和李子洲的家時,李子洲詫異地問道:“你今天怎么回來了?”“怎么,打擾你的好事了?”聽到這話,李子洲臉色突然一變,但還是鎮靜地問道:“你亂說什么?”“用不用我去賓館,把下午你和那個女人的錄像調出來呀?”聽到張萍這么說,李子洲知道瞞不下去了,就大方承認,那是他們倆離婚期間他認識的一個女孩。
張萍聽到老公這么淡定地說出他和那個女人的關系,一點愧疚心也沒有,她覺得,自己沒辦法和李子洲過下去了,隨即提出了離婚。
“離婚可以,那就算下咱們的財產吧,這個房子是咱倆的共同財產,一人一半,咱倆也沒有存款。”李子洲說道。
對于李子洲說的這個分法,張萍當然不同意:“憑什么,這個房子寫的是我的名字,是我的‘婚前’財產。如果你一定要說是共同財產,我也不跟你計較,畢竟在這里共同生活了這么多年。但是,你似乎漏算了一處房產,你別忘了咱倆新買的那套,也有我的一半。”“提醒你一下,那個是咱倆離婚后買的,寫的也是我的名字,那也是我的‘婚前’財產,和你有什么關系呀?”“什么叫你的財產,那房子我也出錢了!”
瞧這兩口子,離婚復婚又離婚,已經夠亂了,還牽扯了兩套房產,都說是自己復婚前的“婚前財產”,到底是怎么回事?
離婚的夫妻再買房,這房到底該歸誰?
這得從頭說起。張萍和老公李子洲是大學同學,一畢業就結婚了。婚后不久,兒子出生。今年,兒子7歲,該上小學了。張萍覺得,自己家所在的片區沒有好學校。為了解決兒子上學的問題,張萍和老公商量著買套位置好的學區房。
很快,夫妻倆在臨近區相中了一套學區房。可是,兩人名下已經有一套房,再次購買就屬于第二套房。兩人存款有限,必須貸款買房,可二套房的貸款利率比首套房高許多,首付比例也比首套房多。這時,售樓員給他們出了個主意,讓他們先離婚。因為家里第一套房子登記在張萍名下,兩人離婚后,李子洲名下就沒有房產了,這時再以他的名義買房,就可以享受購買第一套房的兩成首付的待遇,只要辦完手續后,兩人再復婚就行了。
起初,張萍并不同意,畢竟離婚是個大事兒,為了房子離婚被人知道了多丟臉。李子洲也覺得不太好,可這畢竟是無奈之舉,好在手續簡單,能快速解決兒子的上學問題,于是就再三勸說張萍,她才點頭同意。
為使事情看起來更真實些,張萍還搬到父母家住,制造分居的假象。離婚手續辦好后,張萍拿出和老公的12萬元積蓄,又從父母那兒借了6萬元,這才湊齊了首付,以李子洲的名義購買了新房。因為怕房管局或其他人知道真相不好,張萍就沒有和其他人提起過離婚這事兒。
這個月初,購房的所有手續辦理完了,房產證也下來了,張萍和李子洲辦理了復婚。但是,最近張萍母親生病了,張萍就在父母家照顧,還沒來得及搬回自己家中。一切似乎都朝著張萍希望的方向發展,誰知道,現在事情完全變了,李子洲竟然在外面有了女人。
張萍覺得,當初的離婚是“假離婚”,后來買的那套房子還是兩個人共同出資購買的,怎么能算是李子洲的個人財產呢?隨即,張萍到律師事務所向律師咨詢,詢問自己是否可以分得老公李子洲名下的房產。但是,律師聽完張萍的描述搖了搖頭。
法律點:張萍和李子洲離婚后購買的房產,張萍是否有權利分割一半?
王芳釋疑:在我國《婚姻法》中,并沒有假離婚這個概念,只要是依法辦理了離婚手續都是離婚,而“假離婚”只是男女雙方對于離婚的意愿是假的,但這并不妨礙效力的發生。
李子洲名下的房子是在夫妻雙方離婚之后購買的,房產還登記在李子洲的名下,那這套房子就是李子洲的個人房產,和張萍沒有關系。即使后來兩人復婚,那也屬于李子洲的婚前財產,離婚時,張萍沒有權利要求分割。
聽完律師的分析,張萍徹底沒了主意:“那可怎么辦,我這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把自己的婚姻搭進去還落個血本無歸,我可是把所有的存款都用在買那套房子上了啊!而且,我父母把他們的積蓄都拿了出來。”
這時,律師聽出了重點:“你說買這個房子的錢是你們夫妻倆的共同財產,你父母還出了資,你有什么證據嗎?”
“有呀,當時那筆錢是存在我的銀行卡中,我父母也是直接給他轉的賬。”
“雖然你無法分得那套房產,但是,你可以主張讓李子洲還錢。你倆現在屬于債權債務關系,買房的錢既有你倆的共同財產又有你父母的錢,你可以和你父母一同向他索要欠款。”
很快,法院審理了此案。考慮到張萍和李子洲的糾紛不大,兩人均同意調解。在調解時,張萍拿出了當初買第二套房的轉賬記錄,該記錄可以證明買房子的錢是用張萍與李子洲的共同財產以及張萍父母的錢支付的。法官看到這個證據點了點頭,雖然房子不會有張萍的份兒,但是李子洲要返還張萍部分購房款。
在法官的調解下,最后兩人達成協議,同意離婚。考慮到兩人第一次離婚時,并沒有就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即張萍名下的房產進行分配,此房產仍屬于他們的共同財產,自知道之日起兩年內還是可以提起訴訟要求分割的,所以,夫妻名下共同財產一人一半,同時李子洲返還張萍和張萍父母購房款共計12萬元。
最終,兩人和平分手。相信兩人以后都會慎重對待婚姻,而不是草率地離婚、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