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種類怎么搭配
專家建議我們每天至少吃20種食物,能吃30種更好。食物種類搭配有個小竅門,記住“一二三四五六”就行:每天至少吃1種奶類;兩種豆類,比如大豆、豇豆、紅豆、豌豆,其中大豆是必不可少的;3種肉類,一種是魚蝦,其他兩種是畜禽肉類;4種谷物;5種水果;6種蔬菜。
吃20種食物,能給我們的身體帶來5大好處:一是營養更加均衡,這些食物能夠提供超過40種營養素,可以滿足人體對于營養的全部需求。二是能讓我們吃得更安全。現在,蔬菜水果可能有農藥殘留,魚蝦里可能有重金屬,瘦肉里可能有瘦肉精……但是,相對來說,吃的食物種類越多,每一種食物吃的量就越少,稀釋了這種食物的潛在風險。三是能實現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提高整體膳食中蛋白質的吸收利用率。四是可以發揮營養素的協同作用。比如,我國女性的缺鐵性貧血發病率比較高。在補鐵時,如果能夠把鐵元素跟維C搭配在一起吃,就會提高鐵的吸收利用率;同樣的道理,補鈣的時候,如果同時有維生素D的攝入,也會提高鈣的吸收利用率。五是多樣化的飲食中所存在的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會減緩淀粉這樣的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速度,從而降低這一餐的血糖升值指數。
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保持什么比例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人體的3大營養素。但是,身體攝入的能量越高,超重或肥胖的患病風險越大;超重和肥胖顯著增加患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的風險,以及冠心病、腦卒中、骨關節病、前列腺癌、乳腺癌、結腸癌的發病風險。因此,控制三者的比例尤為重要。對于正常人,合理的攝入比例是:55%~65%的碳水化合物,25%左右的脂肪,10%~15%的蛋白質。
粗糧、細糧怎么搭
粗糧中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膳食纖維、鉀、鈣、植物化學物質等。有的人為了健康,一日三餐的主食都吃粗雜糧,其實過度吃粗糧并不好。一是不容易消化。尤其是老年人,消化功能本來就在退化,吃這么多粗糧增加了消化負擔。二是粗糧中的膳食纖維含量很高。膳食纖維是一種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素。但如果過量攝入,會干擾人體對于鈣、鐵、鋅等礦物質的吸收利用。另外,它會吸水膨脹,讓人有飽腹感,太強烈的飽腹感讓人不舒服。同時,由于膳食纖維的吸水性很強,如果吃很多粗糧,喝的水卻不夠,還會出現便秘。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個成年人每天吃的谷物量是250~400克,其中粗糧是50~100克。所以,在一日三餐中,有一餐的主食是粗雜糧就可以了。另外,老年人消化器官的生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減退,咀嚼功能和胃腸蠕動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因此,老年人選擇食物要粗細搭配,食物的烹制宜松軟,易于消化吸收。
一日三餐怎么吃
控制飲食是我們避免肥胖、超重的首要手段。如果沒有分配好一日三餐,可能會肥胖、超重,從而引發慢性疾病。所以,專家給出了這樣的口號:早餐吃好似補藥,午餐定要種類多,晚餐吃撐死得早。人們普遍晚餐后活動很少,能量消耗不大,吃得太多,特別是吃太多不易消化的油膩食物,容易影響睡眠,增加心腦血管發病的危險。
在全天食物總能量中,三餐的健康比例是: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30%。成年男人一天要攝入2200千卡能量,那么,早餐應該攝入660千卡,午餐攝入880千卡,晚餐攝入660千卡。
早餐可以這么吃:兩片面包(180千卡)、250毫升牛奶(150千卡)、一個水果(90千卡)、半根玉米(90千卡)、一個雞蛋(90千卡),再搭配100~150克的蔬菜,就差不多了。成年女性一天要攝入1800千卡能量,早飯比男性少吃一片面包就行。午餐可以吃谷類、肉類、薯類、蔬菜等等;晚餐吃主食、魚蝦、蔬菜、水果等。建議大家最好少食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