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合蚌客專即合肥至蚌埠鐵路客運專線是連接合肥和蚌埠的快速客運鐵路通道,設計時速350km/h,沿線設有蚌埠站、蚌埠南站、淮南東站、水家湖站、合肥北城站和合肥站,信息系統采用客專標準設計,現已建成投入運營,本文對信息系統的設計進行總結。
【關鍵詞】 合蚌客專 旅客服務 設計總結
合蚌客專信息系統包括票務系統、旅客服務信息系統、辦公信息系統和公安管理信息系統,其中旅客服務信息系統包括旅客服務信息系統集成管理平臺、綜合顯示系統、客運廣播系統、視頻監控與入侵報警系統、時鐘系統、查詢系統和安檢系統。
一、票務系統
售票采用人工、自動相結合的售票方式,售票室設人工磁制售票機,補票室設人工補票機,售票廳內設置自動售票機。檢票采用自動檢票方式,候車廳內設置自動進站檢票機,出站口設置自動出站檢票機。每組檢票機須設置一組寬通道檢票口。根據初步設計審查意見,水家湖站不設自動出站檢票機。
二、旅客服務信息系統
旅客服務信息系統包括旅客服務信息系統集成管理平臺、綜合顯示系統、客運廣播系統、視頻監控系統、時鐘系統等系統。
(1)旅客服務信息系統集成管理平臺。旅客服務系統以旅客服務信息系統集成管理平臺(下簡稱“集成管理平臺”)為核心,集成綜合顯示、客運廣播、視頻監控、時鐘等系統,預留接入火災報警(FAS)和樓宇自控(BAS)等外部系統接口。集成管理平臺按運營需要制作業務模版,根據列車到發、檢票等相關業務信息,自動生成廣播計劃和綜合顯示計劃,完成對子系統設備的集中監控、報警和業務管理,實現信息共享和功能聯動。蚌埠站、淮南東站和水家湖站新設集成管理平臺,在客運信息機房內設置數據處理主機、接口控制器、應急處理設備、業務維護工作站、IT維護工作站、網管終端等設備。蚌埠站集成平臺設備的處理能力和存儲能力僅考慮滿足本站要求,淮南東站和水家湖站集成管理平臺采取“大集中”管理模式,接入上海鐵路局旅服調度臺。
(2)客運廣播系統。蚌埠站、淮南東站和水家湖站新設客運廣播系統,采用模擬式自動廣播系統,主要完成對旅客購票、候車、引導以及公共宣傳等音頻信息,組織客運作業,疏導客流,保證行車安全及有效地進行客運管理與服務。系統具備自動廣播、人工廣播、應急廣播等各種廣播模式。火災時,消防廣播系統能夠根據需要將客運廣播聲場部分(廣播線路與揚聲器)按照消防分區強切至消防廣播控制狀態下,由消防廣播系統獨立完成消防廣播。廣播系統能夠模擬電鈴聲音。
(3)綜合顯示系統。淮南東站和水家湖站設綜合顯示系統,為旅客提供車票導購、進出站指示、乘車候車引導、公告宣傳、綜合顯示服務等視頻信息,由票額信息屏、到發信息屏和引導屏組成。票額屏為同步屏,采用1臺控制器,通過光纖接入;到發屏和引導屏均為異步屏集中采用1臺控制器,采用RS485接口以雙絞線接入。各類控制器均接入旅客服務信息系統集成平臺。
(4)視頻監控與入侵報警系統。淮南東站和水家湖站新設視頻監控終端納入綜合視頻監控系統中,視頻服務器、存儲及編碼設備等由通信專業考慮,本專業僅考慮前端設備(攝像機)和后臺顯示及其控制設備。售檢票室和安檢區攝像機接入安檢系統硬盤錄像機,實現本地存儲。站臺各設置室外快球攝像機,利用角度設置覆蓋整個站臺范圍。站臺設置室外快球攝像機,利用角度設置覆蓋整個站臺范圍,原則上一個站臺設置4臺攝像機,2個咽喉區各設置1臺攝像機。
(5)時鐘系統。蚌埠站、淮南東站和水家湖站設時鐘系統,采用子母鐘方案,設置母鐘設備、NTP服務器和子鐘設備。時鐘系統時鐘源取自車站通信機械室通信時鐘與同步系統,采用RS422接口。備用時鐘源采用GPS時鐘信號。雨棚范圍內新設雙面子鐘,與到發信息屏結合安裝。
(6)安檢系統。淮南東站設置2臺安全檢查儀,同時配置1臺硬盤錄像機及4臺定焦攝像機;水家湖站設置1臺安全檢查儀,同時配置1臺硬盤錄像機及2臺定焦攝像機。視頻圖像單獨存儲,不納入綜合視頻監控系統中。
(7)查詢系統。淮南東站設置查詢系統,在候車廳和售票廳設置自助查詢終端。
三、辦公信息系統
根據初步設計審批意見,淮南東站和水家湖站新設辦公信息系統,但不設置服務器,主要新增設備包括維護管理終端、辦公微機、打印機、掃描儀以及相應的網絡設備。系統通過通信專業提供的1個2M專用通道接入上海局辦公自動化信息網絡。
四、公安管理信息系統
根據初步設計審批意見,淮南東站和水家湖站新設公安管理信息系統,不設置服務器及存儲設備,主要新增設備包括維護管理終端、辦公微機、打印機、掃描儀及相應的網絡設備。系統通過通信專業提供的2個2M專用通道接入上海鐵路局公安管理信息網絡。
參 考 文 獻
[1]鐵路旅客車站客運信息系統設計規范.中國鐵道出版社.2008:9-11;
[2]高速鐵路設計規范.中國鐵道出版社.201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