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莫泊桑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項鏈》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的主人公形象已經被定為一個愛慕虛榮的小市民和小資產階級,同時也是一個敢于勇敢承擔和面對生活的強者。通過對《項鏈》中的主人公形象進行解讀,可以加深讀者對莫泊桑的創作風格以及小說主題的理解。
莫泊桑的小說創作基于自己對生活以及社會的觀察、分析以及各種內涵的提煉,重視社會中各種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與當時文學創作領域中的絕對真實、浪漫主義中的浮夸理念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莫泊桑作為法國的短篇小說巨匠,十分善于從身邊平凡的小事中選取創作題材,對社會中的真實生活進行反映。莫泊桑的作品使讀者可以為之著迷,在很大程度上都與他的文學創作觀念有緊密聯系。《項鏈》作為莫泊桑的代表作品,通過主人公形象的展示,對當時社會上愛慕虛榮的風氣進行了抨擊。
二、莫泊桑及《項鏈》的概述
在莫泊桑一生的文學創作中,他一共創作了350多篇中短篇小說,六部長篇小說,三部游記以及文學評論,他的文學創作類型比較豐富,在他的創作中成就最高的是短篇小說,代表作有《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作為法國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通過簡短生動的語言以及深刻的主題,受到很多讀者的喜愛,他與俄國的契訶夫、美國的歐·亨利并稱為世界短篇小說的三大巨匠。在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創作過程中,小說的選材范圍比較廣泛,內容十分豐富,而且藝術造詣較高,對小說的結構布置比較獨特,通過引人入勝的情節安排,給人深刻的思想教育。與此同時,他也很善于通過簡練的語言對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行揭示,塑造了很多藝術形象比較豐滿、生動而且細膩的人物形象,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丑陋現象進行揭示和反映。莫泊桑認為進行文學創作要有獨特性,獨特性是一部文學作品的根本,也是與其他作品區別開的特征。在莫泊桑看來,一個作家在作品上的獨特性的體現是一種思維和觀察能力、理解和判斷能力的一種獨特性。一個作家應該要從獨特的方面和視角去觀察,只有對社會的觀察更加獨特全面,才能真正進行高效的創作。莫泊桑反對模仿,比較贊同的是通過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從而走出一條新的路子來。這也是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原則。
《項鏈》是莫泊桑的代表短篇小說之一,反映了莫泊桑的文學創作理念以及創作風格。故事的主人公瑪蒂爾德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但是卻十分熱衷于上層社會的奢華生活,她為了能夠參加一個高貴的舞會,向朋友借了一串鉆石項鏈,但是在舞會中卻不幸將項鏈丟失,為了償還這條昂貴的項鏈,她耗盡自己的青春,用了十年的光陰,從一個漂亮的太太變成窮人,但是最后卻發現當時借出來的那條項鏈是假的,頂多值500法郎。這部小說一方面體現了對當時社會中存在的愛慕虛榮的風氣的諷刺,同時也表達了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同情以及勇敢面對生活的堅定品格的肯定。
三、對《項鏈》中主人公形象的解讀
在莫泊桑的文學創作中,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對真實生活進行反映,只有通過對真實生活中的形象進行刻畫,以實際人物為原型,才能引起人們的共鳴,莫泊桑在文學創作的過程中十分注重對生活中的小事的觀察和描寫,這些小事是讀者身邊的小事,是讀者所熟悉的。他的作品就是對真實生活圖景的反映。在《項鏈》這部小說中,對女主人公瑪蒂爾德及其丈夫駱塞爾的形象進行解讀,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小說的主題。
(一)對瑪蒂爾德的形象的解讀
每個生活在社會中的人身上都會有優點及缺點,人的性格中都有兩個對立面,人是優點與缺陷的集合體,小說中的瑪蒂爾德就是如此,作者在對這個人物形象進行塑造時,將她的缺點和優點同時展現出來,使得讀者在閱讀小說之后對瑪蒂爾德充滿了厭惡以及同情憐惜的感情。莫泊桑在文學創作的過程中十分注重對人物心理的描寫,通過心理活動的變化可以看出主人公的性格。比如小說一開始就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的內心世界進行了深刻而細膩的描寫,由于擁有美麗的面容,她覺得自己本身就是為一切豪華的事物而生的,因此她反觀自己的生活時會感覺十分不平衡,感到一種悲哀。她對自己家的房屋、家具、衣料等多方面都感到不滿足,作者描繪了瑪蒂爾德做的一個奢靡的夢,比如點著青銅的高腳燈檠、身穿短褲子的高個兒侍應生在一旁聽從指揮、擺著無從估價的瓷瓶的精美家具……通過對這個夢境的描寫可以看出瑪蒂爾德是一個愛慕虛榮的人。由于莫泊桑在創作中喜歡使用簡潔的語言,因此通過簡短的夢境描寫,就將一個對自己生活現狀十分厭惡,同時追求享樂以及愛慕奢華的小婦人形象展現出來。
當她看到丈夫拿回來的請柬,她的第一反應是自己沒有昂貴的首飾以及華麗的服飾,為了能夠體面地參加舞會,她決定要向朋友借一條項鏈,當她帶著這條項鏈在舞池中翩翩起舞獲得全場人的贊賞以及欣羨的目光時,她的虛榮心得到了巨大的滿足。她對舞會上的阿諛贊嘆持有一種享受的態度,她的魅力蓋過了在場的每一位女性。在晚會結束的時候,瑪蒂爾德為了避免與穿著珍貴皮衣的太太們有正面的接觸,因此她倉皇出逃,故事情節也在這個地方發生逆轉,在回家的過程中她丟失了項鏈。在丟失項鏈之后,她并沒有逃避,而是買了一串一模一樣的項鏈還給自己的朋友,在這個過程中又將瑪蒂爾德的堅強的品質體現出來,她開始與丈夫一起節衣縮食,開始到外面工作攢錢,用了十年的時間才還清了當年買珍珠項鏈的欠款。十年的時間消磨了她的青春與美貌,使得她成為一個看起來很健碩的婦人,以至于瑪蒂爾德的女友在路上遇見她時并沒有認出她來。瑪蒂爾德通過十年的時間體會了人世間的真諦,她身上的缺點和優點都展示在讀者面前,從一開始的虛榮拜金女到后來平靜生活的婦人,她的轉變是生活給予她的饋贈。盡管在最后她發現那串用了她十年青春換來的項鏈是假的,但是她收獲的更多的是生活的本質和真諦。可以看出,瑪蒂爾德雖然是一個愛慕虛榮的人,但她也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她并沒有想過用假項鏈來代替原來的項鏈歸還給朋友,面對項鏈的巨額錢款,她仍然是一個有擔當的人,敢于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并沒有被困難所嚇倒,從這一方面來講,瑪蒂爾德是一個值得稱贊的人。
從整部小說中可以看出瑪蒂爾德的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十分強烈的立體感,使人在歷經人世滄桑之后獲得了內心的平靜,給人一種撥開浮云見明月的感覺。
(二)對駱塞爾的形象的解讀
在這部小說中,主人公是瑪蒂爾德,其丈夫駱塞爾雖然是一個配角,但是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從作者對駱塞爾簡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深愛妻子、在患難中見真情的男人,他的妻子欠下了巨額債務時,他并沒有放棄她,沒有放棄他們的生活,而是選擇與妻子一起承擔。駱塞爾是教育部的小職員,由于家境不夠殷實,社會地位不高,因此他無法給瑪蒂爾德想要的東西,妻子在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痛苦和難過他都看在眼里,他對瑪蒂爾德充滿了內疚之情。所以當得知有豪華晚會時,他想盡辦法弄到了請柬,但是當他準備在妻子面前炫耀自己可以得到如此豪華的晚會的請柬時,妻子并沒有高興,反而哭起來,瑪蒂爾德說:“你倘若有一個同事,他的妻子能夠比我打扮得好些,你就把這份請帖送給他。”這句話對駱塞爾而言是一種深深的傷害,打擊了一個男人的自尊。因此他將自己準備用來買獵槍的錢給妻子買了漂亮的衣裙,但是當所有的衣服置辦完畢之后,妻子發現自己沒有配套的首飾,于是他們借來了項鏈。在準備完畢之后,瑪蒂爾德像闊太太一樣準備參加舞會,而駱塞爾卻已經累得睡著了。舞會結束之后,駱塞爾還悉心地為瑪蒂爾德披上了從家帶來的家常衣裳,但是這個動作讓瑪蒂爾德感到一種恥辱,她覺得在大庭廣眾之下披家常衣裳是一種十分丟臉的事情,因此她為了不被其他闊太太注意,匆忙地逃離了晚會。
盡管后來瑪蒂爾德將項鏈弄丟,但是駱塞爾對瑪蒂爾德一直都抱有同樣的態度,那就是他對她一直都很關愛,也愿意為她做任何事情。駱塞爾得知項鏈丟失之后,他并沒有責罵瑪蒂爾德,而是在任何一個有可能丟失項鏈的地方去尋找,但是當最終發現找不回項鏈的時候,他決定賠償這件昂貴的寶貝。于是他動用了家里的財產,并且簽訂了很多契約,最終與妻子一起花了十年的時間償還了項鏈的債務。在這十年的時間里,駱塞爾對瑪蒂爾德一直都是不離不棄,正是他的這種不離不棄的態度使得瑪蒂爾德更有信心,他們之間的感情也變得越來越穩固。
四、結語
莫泊桑是法國文壇上的一名巨匠,他的文學創作以短篇小說為主,同時也有長篇小說、文學評論等,莫泊桑的文學創作有自己的一些特質,如堅持獨特性、堅持對現實世界的反映等,《項鏈》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通過對小說主人公形象的解讀,加深了對這部小說的主題的理解。女主人公從一個虛榮的太太變成一個吃苦耐勞的婦女,她的丈夫對她一直不離不棄,這兩個人之間的感情正是值得歌頌的。但同時,對于瑪蒂爾德的虛榮心理也要積極地抵制。
[參考文獻]
[1] 張玉華.“短篇小說之王”王冠上的明珠——淺談莫泊桑的《項鏈》[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1980(02).
[2] 高永,趙惠景.隱喻·自欺·救贖·荒誕——《項鏈》的存在主義分析[J].衡水學院學報,2011(05).
[3] 周寨芳.論莫泊桑短篇小說《項鏈》的敘事結構[J].語文建設,2013(27).
[4] 宋江霞.一個由喪失自我到找回自我的女性——重析莫泊桑《項鏈》的女主人公瑪蒂爾德[J].躬耕,2008(06).
[5] 李秉松.試論《項鏈》的悲劇性質——瑪蒂爾德形象的再分析[J].揚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02).
[作者簡介]
吳玲(1980—),女,河南鄭州人,碩士,河南農業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和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