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萬夫,著名的小小說創作家,其文學創作始于1989年。1992年,鄭州電視臺把吳萬夫的處女作《阿香》拍成了電視劇,吳萬夫的數篇小說被譯至土耳其、加拿大等國。吳萬夫已出版了六部短篇小說集,其中的《墜落過程》為吳萬夫出版的第六部作品。
《墜落過程》是一部小小說合集,小小說這種文學題材因篇幅簡短而更加注重人物形象的鮮明性和情節的故事性。可以說,小小說是需要穿透力、一針見血、一言中的敘述能力的。吳萬夫的小小說多是對底層人物的一種深入挖掘,在《墜落過程》這部書中,選了吳萬夫許多優秀的小小說,而這些小小說最大的特點是重在立人,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墜落過程》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塑造的人物形象鮮明
小說是生活的載體,小說中的人物相對來說是一個更重要的載體。小說的人物形象除了鮮明性和獨特的個性之外,還必能承擔起作者所要表達的各類任務,它包括情感、文化、思想,歷史等,是能反映生活的一系列問題并能給人以啟示和啟發的。
在《墜落過程》中,吳萬夫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鮮明的人物,這些人物是有畫面感和立體感的,他把人與人之間復雜而微妙的人際關系做了淋漓盡致的描述。比如《我欠王鴿一枚蛋》就很好地塑造了王鴿這一人物形象。小說中的“我”欠了王鴿一枚蛋,就為這點小恩小惠,王鴿卻大加宣傳并肆意渲染和夸大,以此達到他想要的目的。因為欠了王鴿一枚蛋,小說中的“我”不得不受施于王鴿,整天生活在誠惶誠恐中。
吳萬夫塑造的這個典型人物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能不自覺地引起我們對小說中的“我”的悲憫,引起我們思索如何做到受恩和感恩之間的和諧。
《趕考的人》則寫了趙德發的女兒小葉不停地參加應聘的故事。后來,市殯儀館要招聘殯葬師,市殯儀館要求應聘人員必須是科班出身,于是,小葉就出人意外地應聘上了。在上班之前,市殯儀館對他們進行了一次崗前培訓,而小葉卻在培訓之后突發心臟病去世了。
《趕考的人》塑造的小葉這一人物形象給我們似曾相識的感覺,或者說她就是我們的影子。在生活中,為了謀一口飯吃,我們不得不進行各種各樣的考試和培訓,我們的生命就是一場場考試和培訓的博弈,這帶了一種無奈的掙扎和哀傷,卻因為真實而更能引起我們情感上的共鳴。
可以說,《趕考的人》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極為成功的,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鮮明性,同時又是大眾化的,她是作者對生活的一種反省和認識,由于扎根在現實土壤,再加上作者的生花妙筆,人物形象就變得立體而豐滿了。
《趕考的人》沒有驚心動魄的開端和結尾,它將一系列的小事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卻給人以真實性和可信性并因而打動人心。
在《三個字改變一生》中,趙德發讓兒子模仿自己的筆跡在作業本上簽名,免了自己的每日簽名之累。模仿父親趙德發簽名讓兒子嘗到了甜頭,每當他犯錯誤,老師讓家長給出書面意見時,他都模仿父親的筆跡把意見寫上蒙混過關了。
《三個字改變一生》塑造了一個不正當的家庭教育引起孩子變壞的人物形象,這種人物形象給我們以啟示和啟發,讓我們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重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
《木木》塑造了一個自閉、不善交際的人物形象。當文章中的“我”成了木木唯一能交的朋友之后,木木把全部的感情寄托在了“我”身上,這使“我”煩不勝煩。最后,“我”也拋棄了木木,生活在極度孤獨中的木木就此瘋掉了,并在跳車逃跑中摔死。
《木木》把人性之中的惡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即使人性并沒惡到徹底,我們也不能希冀人性本都是善。在人類社會中,人性之惡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我們不必大驚小怪,問題是我們要采取什么樣的態度看待、分析并戰勝人性惡,這當是小小說《木木》給我們的啟示吧。
二、人物形象塑造多樣化
《墜落過程》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僅鮮明,而且塑造的人物形象不是單一的,涵蓋面是很廣的,呈現多元化和多樣化態勢。
可以說,吳萬夫寫小小說是花了一番工夫的,如果不認真思考和寫作,很容易造成人物形象的雷同化和單一化,而吳萬夫筆下的人物形象是千姿百態的,它包羅萬象,幾乎把各類人物都寫了進去,給人以極大的可讀欲和極強的震撼力。
有部分小小說是揭露人存有的善變、自私和多疑的,人本身具有的缺點,再加上吳萬夫的精心構思,結尾往往具有逆轉性,讓我們為此欷歔不已,似乎某種的癢被撓著了。
《畫驢》中的李魚為了警示自己不頂撞領導,就把自己畫的一仰頭大叫的驢放在了辦公桌的玻璃下面。每當領導向李魚發火時,李魚就會盯著那一仰頭大叫的驢,以此平息自己內心的怨氣。
后來,李魚被提拔為部門經理后,他經常教訓一新來的大學生。開始,大學生毫不示弱地頂撞李魚,后來,大學生卻對李魚畢恭畢敬起來。大學生有此變化是因為他也在他辦公桌的玻璃下壓了一仰頭大叫的驢的畫作,于是,新的輪回開始了。
《井》中的“我”家打了一口井后,爹無償地讓村民打水,因逢大旱,井很快枯竭了。當“我”家的吃水也變得困難時,爹就不樂意讓村民來打水了,村民就埋怨和惱恨爹。最后,爹悄悄平了井,然后和村民們一起背水,但這以后,再沒人埋怨爹了。
《阿香》寫的是阿香和拾娃的婚姻故事。由于阿香模樣俊,拾娃對她不放心,再加上別人的教唆,疑心大發的拾娃就在一天夜里試探阿香,他做出要強奸阿香的姿態,結果沒認出他的阿香把他趕跑了。后來,拾娃把這件事告訴了阿香,去了山那邊的阿香再沒回來過。
《在電話那端》寫的是一對沒見過面的男女經常通電話的事。當男的向女的要照片時,女子就把別人的照片寄給了男子。男子嫌照片上的人丑,就不再接電話了。后來,女子把自己的照片寄給了男子,看著照片上艷麗的身影,男子趕忙給女子打電話,但女子再也沒接過電話。
可以說,這些小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把人性的善變和傲慢、人性的卑微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微妙活靈活現地刻畫了出來,而這些人就生活在我們身邊,他們犯的錯誤我們也會犯,一些人的自私我們也會有,而如何改善人之間的這種關系正是我們要思索的,也是這些小小說給人們的啟示意義所在。
《墜落過程》中的一部分小小說則是思考了生命的終極問題。《在后方》寫的是為了能擁有三間紅瓦房,六叉撇下嬌妻出外打工的事。家里只剩下水香后,水香無比地思念六叉。后來,水香拍了加急電報,謊稱自己病了,讓六叉趕緊回來。回家的六叉卻告訴水香一個驚人的消息,他去搶劫別人的錢,結果腿上挨了一刀,那被搶劫者也被六叉打倒在地,生死未卜……
在《生命的支撐》中,患病的畫家很喜歡香椿樹上那群鳥兒,但兒子卻以為畫家很討厭那些鳥。于是,兒子三番五次地驅趕那些鳥,說話很困難地畫家只能用簡單的語言與兒子交流,兒子則把畫家的話領悟成他對自己的失望,畫家是嫌他連一只鳥兒也驅趕不走。最后,兒子用獵槍打死了鳥兒。沒有了鳥兒,失去了生命支撐的畫家也就咽氣了。
《有關死亡的三個命題》是三組小故事組成的一篇小小說,分別講了三個人死亡的故事。這些小小說無不反映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對人的信仰的思考以及對物質與幸福的思考。
這些思索也是我們經常思索的吧,它具有哲學意義,讓我們正視現實,正視生活,讓我們思考如何活著并活得幸福。
在吳萬夫的小小說里,物質和心靈得到了完美契合,它包含著一種智慧,給我們以啟迪并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吳萬夫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多樣性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這個世界上的小人物,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內心深處最隱秘的情感。
而《墜落過程》中選的小小說最感人的莫過于那些表達人類真摯情感的文章了,它讓我們感受到了親情的美好、人與人之間的溫暖以及男女的真摯之愛。
《墜落過程》寫的是在母愛的驅使下,母親的潛能被最大的激發并演繹了人間奇跡的故事。吳萬夫把此篇小小說的題目作為這部小小說合集的名字,可見作家對此小小說的喜愛和重視,而《墜落過程》塑造的母親形象也確實很能打動人心。
《挑著的家》則寫了一個男人挑著兩個身有殘疾的孩子在他鄉的小鎮生活的故事,男人辛勤地養育兩個孩子,可癱子女孩為了捉魚,爬進了下水道,再也沒出來。《挑著的家》寫出了人間之愛和人生的尊嚴,讓人讀了心酸又感動。
《建立在一元錢上的愛情故事》則寫了秋林與一個女孩的愛情故事。在銀行,秋林要存一元錢的存款,女孩沒有拒絕他,而是給他認真地辦了戶頭。女孩用自己的善良很好地保護了秋林的尊嚴,這使秋林大為感動并因而成了有上進心的人。
可以說,這部分小小說是很能給人以精神上的滋養的,它給了我們人性的溫暖,并給我們孤獨的靈魂以慰藉,這些小小說塑造的人物就是黑夜中的舵手,引領我們向光明前行。
總之,《墜落過程》這部小小說合集是值得我們閱讀和思索的。在眾多的小小說中,《墜落過程》中的小小說具有代表性,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特別是吳萬夫對人物的塑造,值得我們去揣摩和學習。
[參考文獻]
[1] 吳萬夫.墜落過程[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12.
[2] 于傳勤.小說與世界[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6).
[3] 劉慶邦.重在立人——讀我的干娘劉司令[N].北京日報,201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