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很多企業都想通過培訓來改變經理人和員工的心態,從而提高執行力。因為有很多好的想法做著做著就走樣了,可能沒有辦法按照計劃完成任務,這時大家往往開始找借口,部門之間互相指責,推脫責任。這導致企業的業務受阻,耽誤了寶貴的時間,結果無法兌現給客戶的承諾,在企業內部也形成大量內耗。這個成本是難以用數字來精確衡量的,但卻是一筆非常高的成本。為什么會出現這個問題?原因就在于分工不清,責任不明。
現代市場經濟很講究分工。但是如何把大家的思想統一,如何讓大家有團隊意識,不是光靠說服教育和思想工作就可以做到的,而是必須從利益驅動的角度來解決問題。
首先是設計動態的崗位責任書。明確一個崗位與相關職能的“握手關系”,即我對哪些部門負責,我需要定期輸出什么結果,提供什么服務,交付什么材料,等等。同時我希望從哪些相關部門那里得到什么輸入,得到什么服務,得到什么材料,等等。這樣,整個公司的各個職能就可以用動態崗位責任書的方式串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理順業務流程,讓員工按照崗位標準要求,也就是“規定動作”去做自己的工作,盡量減少員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意愿去隨意發揮,避免形形色色的“自選動作”。
過去這些年,我幫很多企業設計過類似的動態崗位責任書,不過我只做總監這一層的。等我做完了總監的崗位責任書,等于就教會了總監如何做動態崗位責任書,由他們給自己的直接下屬——部門經理去做動態崗位責任書,再由經理給每一個員工做動態崗位責任書。很多企業其實都有崗位責任書,不過拿過來一看才發現都是靜態的,只談了這個崗位應該做些什么工作,而且很籠統,無法考評,至于對其他部門有什么承諾,由誰來評估每一項工作往往都沒有寫清楚。從靜態崗位責任書到動態崗位責任書是企業轉型與升級的關鍵所在,一旦企業實施了動態崗位責任書,就可以解決很多跨部門的合作問題,減少“掉鏈子”的情況發生。
不過企業一定要請專業的咨詢顧問協助設計,等學會了以后下一次就可以自己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