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起源》一書,是一本“跨界”妙用達爾文進化論來解釋品牌理論的佳作。
書中強烈抨擊了部分企業家、未來學家的一種陳詞濫調,即“融合論”(認為未來的產品將融合現有各種產品的本來功能,是一種大雜燴)。比爾·蓋茨曾希望推出個人電腦和消費電子產品的融合產品(互動電視)。微軟、美國在線等企業為此進行的巨大投入打了水漂,而今的電腦和各種消費電子產品大多兼有多項功能,但人們仍然主要使用其原有功能。類似的互動鋼琴、互動手表、互動玩具、互動服裝、互動冰箱也都曾掀起過或大或小的炒作熱潮,最終都悄無聲息的湮沒。
為什么大雜燴式的融合產品,很難獲得成功?
進化論告訴人們,新物種是原有物種分化而成。在這個過程中,要首先經過“漸變”,即在原有物種屬性基礎上進行逐漸演變;接下來才從原有物種產生“質變”,產生新的分支,出現“分支進化”。企業要推出一個新的品牌,也完全可以參照這兩項進化定律。書中歷數1990年代以來各類電子產品領域、傳統百貨業、分銷渠道、酒店業、服飾業、娛樂產業、牛奶等主要食品,等等一系列產品領域的分化,更為具體翔實的探討了分化規律,明白無誤的指出,分化可以強化“大樹”,而不會弱化。
書中指出,新品牌要想獲得成功,最佳方法是“創建一個你能成為第一個進入的新品類”。如果已經錯過了成為“第一個進入”的機會,也可以使用達爾文進化論中的另一條定律“第二者生存”。占據市場地位次席的跟隨品牌應當避免抄襲領先品牌,而要設法在文化、品牌形象多方面成為領先品牌的“對立面”,在某些共通要素上做得比領先品牌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