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大家這樣來理解創業,把創業看成是一種心態,為了實現一個目標,孜孜不倦的去追求。只要你不滿足于現狀,想方設法去突破,那就是創業。如果你是一個在校學生,搞電腦的,如果你不滿足于只是把學分學好,不滿足于把考試應付好,而是花了很多時間提高你的編程能力,下了很大功夫來研究很多軟件,那這也是創業。學習是這樣,工作也是這樣,只要你勇敢的正視問題,積極的去解決問題,敢于去承擔未來的風險,這其實就是創業心態。”
“如果我們把創業都理解成我今天出去成立一個公司,明天上市,后天市值超越Facebook,對不起,從來沒有過這樣成功的例子。
“我鼓勵大家創業,其實是鼓勵大家培養創業的精神,我不主張各位一定要出去成立一個公司,那只是一個形式。美國硅谷很多人不是先裝模作樣地成立一個公司,而是在家里的車庫,利用業余時間先搞出來一個產品,這也是創業的一部分。”
“顛覆的力量一定是來自于那些老大哥們看了不屑一顧的事情,或者是根本看不清、看不懂的事情,甚至是巨頭們嘲笑的事情。”
——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礻韋談創業。
“小王一出,基本上都會被大王拍死。說明老大在,老二最好不要發話;沒有一張大牌開路,再順的小牌都出不去,說明領導很重要;無論你多會記牌、打牌,都抵不過人家手中的一把好牌,說明實力比能力重要;如果一堆小牌連不起來,即使拿個雙王也未必會贏,說明再牛逼的領導也需要一個好團隊;必要的時候,即使拆散自己的牌也要送走搭檔,說明大局很重要。”
——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慈善家陳光標打牌有感。
“說到城市化,很多人說房產又有機會了,又來春天了,這是我的第一個擔心。城市化一定不是房地產化。如果城市化變成房地產化,我們行業的災難也就來了。所以我們還是要把這個概念搞明白了。”
——萬科地產總經理郁亮。
“我說王石你還有什么最大的夢想,他說一句話讓我很驚訝,他說我希望萬科有一天能像索尼那樣榮耀的死去。所以,為什么我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是因為就連索尼這樣的,以前我覺得大家做企業要論資排輩,人家20年,人家50年,你要一步一步趕上不容易,但是今天無論多大的企業,在今天你都可以,都有可能面臨重新洗牌。無論我們今天多小,都有可能搭上跨界的列車沖到前端,所以今天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
“我的理解企業有三種類型,一種類型的企業是只說不做,一種類型的企業是只做不說,一種類型的企業是邊說邊做。我們正威就屬于只做不說的企業。正威為什么只做不說,我們企業的產品是排隊經濟,就是我們做的產品別人都會先付款后來提貨。為了能做到這樣,你就要把你的產品變成‘毒品’,讓別人吸了你的毒以后戒不掉,這就是成功的產品,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正威集團董事局主席王文銀。
“我為什么要成為比爾·蓋茨呢?成功有時只是一個意外,我只是做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你不可能成為任何人,我也是一樣,只希望成為我自己。”
——美國社交網站Facebook的創辦人扎克伯格認為把自己稱為“蓋茨第二”實在太過愚蠢,雖然他們都癡迷電腦,都在19歲創業,都就讀過哈佛大學并且選擇了輟學。
“做生意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人人都想賺錢,但絕對不可能人人賺錢。做生意成功的要素很多很多,但委屈自己成全別人是關鍵心態。做生意的人必須要有自己獨立承擔各類失敗挫折的心理,尤其是對生活各種悲催情況有樂觀的態度。”
——阿里巴巴集團、淘寶網、支付寶創始人馬云。
“成功的評價標準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評價的。每個人都要找到那種內心的平衡,別人看來的成功也許自己覺得失敗,而別人看來的失敗也許是成功,還是要回歸我心。”
——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
“幾年以前,只要你認認真真做事、努力把企業做大,一定能有好結果。但是今天不一定了,你勤勤懇懇認認真真做事,把企業做得越來越大,但你發現利潤會越來越低,你生產過剩的產品,環保要求提升、出口受到限制,方方面面的壓力使得你生產越多、單位毛利越低。”
——前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要解決收入分配問題,第一,要提高老百姓收入、減輕企業稅負。第二,要全員持股,混合經濟全員持股。讓員工成為真正的主人,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責任心;企業發展更好,員工收入才可以增加,員工收入增加以后,內需才能拉動起來。”
——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后。
“在創業問題上,經常會有人問我:‘邁克爾,告訴我該怎么做?’我就告訴他:‘如果一定得要我來告訴你的話,你就更不知道該怎么做了。’行動沒有一定的準則,你必須有自己的信念和判斷,否則你什么都做不成。很多情況下,你應該自己知道該怎么做。”
——美國戴爾公司創始人邁克爾·戴爾。
“到了黃河心也不死,撞了南墻也不回來,為什么?到了黃河搭個橋就過去了,撞了南墻搭個梯子翻過去了。只有這種精神,才能夠獲得所謂的成功。”
——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
“中國的本土市場太大了,所以中國公司的全球化動力不強,中國絕大多數成功企業,是利用中國市場的特殊性,快速復制一種在全球已被證明的商業模式或者產品。而美國、歐洲、韓國的企業,是抓住了萬變不離其宗的市場本質規律在全球取得成功。”
——谷歌中國前高管、B2C網站蘭亭集勢(Lightinthebox)創始人郭去疾。
“看到大使館前等候留學和移民簽證的長龍,百貨店里外國品牌受到的熱情追捧,方知民族工業的命運不在嘴上和網上,而在國人的手中和腳下。”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許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