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問題提出
高三數學復習課往往由于復習內容多,試題難度大,不少教師舍不得在課堂上花很多的時間給學生思考、探究、體驗.因此,高三數學復習課普遍存在著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展示,學生觀看;教師自問自答,學生隨聲附和;教師分析多,學生體驗少;教師的“規定動作”多,學生的“自由活動”少.這樣的課堂缺乏交流的平臺,沒有思維的碰撞,了無生機,效果可想而知.高三數學復習課是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上的概括、推理、重新構建,進而實現知識的遷移、綜合運用.在以突出學生主體作用為指導思想的課程改革大環境下,“教學互轉”模式應運而生.筆者作了一些探索性實踐,整理成文,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所謂“教學互轉”,就是從本質上打通教與學:教師以教為學,把教的過程當做學的過程,在教中提升自己;學生以學為教,把學的過程當做促使自己成長的過程,在學中能自己教育自己.就前者而言,此觀點顛覆了以往教師“作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的理論,因為“如果教者與學者之間的關系是本真的,那么就永遠不會有萬事通式的權威或代理人式的權威的一席之地了”,因此“教師必須能夠比他的學生更可教”;就后者而言,此觀點反駁了學生作為教育的對象與客體的“成見”,提出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自己或他人的人.秉持這種觀點,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教學互轉”的研究強調“我(教師)與學生一起學”的實踐,探索一條較為合理而行之有效的途徑,增強學生自我教育能力,改善師生關系、改進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等起到了巨大而深遠的作用,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2 探索與實踐
2.1 與學生一起商定復習模塊順序
當前教學存在許多誤區,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未能貼近學生實際,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互轉理念下的課堂主張教師研究教材、鉆研教材,但更強調師生共同鉆研教材,交流研究感受.在民主氣氛中共同商定教學內容.
隨著“課標”的出臺,高中數學實驗教材是以模塊形式編寫的.高三一輪復習按照怎樣的順序是我們高三教師思考內容之一.以往大多數是訂了一套高三復習資料,按照資料上的順序進行.在這樣的情況下,內容的綜合與延伸受到了影響和制約,也就無法形成高中階段必需的知識體系和能力網絡.但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師生共同商定模塊復習順序,能提升學生自我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自我探究能力.在與學生商定后,筆者對一輪復習做了如下調整:一是把解不等式和導數這兩塊內容作為工具性知識,先期進行復習,同時把最簡單的方程也歸類進行了梳理,這樣對有關取值范圍的問題、值域問題、單調性問題等都將迎刃而解;二是對函數模塊內容先從具體的函數開始復習,例如一次函數、二次函數、指(對)函數、冪函數等,在學生已感知若干基本初等函數的基礎上在系統介紹函數方法,例如函數的定義域、值域、奇偶性、單調性、周期性及函數圖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