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無線開放策略,名為百川的計劃也正式啟動。該計劃從技術、商業、數據等方面為移動開發者提供基礎設施服務,產生云(阿里提供的基礎服務)+端(各類APP)的全新形態。
值得留意的是,阿里高管在發布會上多次強調,這是一個雙向的數據交互過程,和過去阿里的單點API數據推送有著明顯區別。這就意味著,創業者可以借百川計劃的幫助解決很多實際問題,但是創業項目也會因此和阿里成為密不可分的鏈條關系。
百川計劃有沒有吸引力?對于很多創業者來說,當有了一個好創意還遠遠不夠,難的是實現過程,如App開發、后臺支持、服務器帶寬、廣告推廣、資金來源甚至是辦公場所等種種障礙都需要逾越。按照阿里的描述,如果加入百川計劃,那么一個好的項目只需要產品經理就可以推進了,那些該CTO做的工作,則可以交給阿里來完成,同時,借助阿里多年的電商積淀,創業者還能獲得更多的基礎服務,讓App的服務更加優質并易于達成。
舉個例子,今年2月才正式上線的App溜溜是一個養寵互助交流平臺,用戶在這里除了曬著寵物萌照、交流養寵心得之外,還需要提供各種寵物食物品牌、寵物美容機構的信息,必要時還要滿足用戶的購買和團購需求。這種大面積的商務需求,對于一個初創公司來說,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在加入了百川計劃之后,溜溜利用淘寶龐大的數據庫,迅速篩選出符合要求的商品與服務,并得以快速上線,用戶可以直接在App內點擊購買。一個有針對性的微型電商公司,在短時間內就迅速構成。
那么,阿里此次敞開懷抱,目的何在?從當前移動電商的格局,好像能找到直觀的答案——阿里正在面臨騰訊amp;京東在移動端的挑戰,阿里除了手機淘寶和天貓之外,必須要有更多的支點,來獲得更大的移動電商份額,以鞏固自己的電商霸主地位。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則可以看出阿里在試圖構筑移動互聯時代的生態鏈。
目前BAT三巨頭的競爭正趨于白熱化,在各自固守PC端優勢的同時,移動端就成了最大的變數,正所謂得移動者得天下,三家在移動端的生態布局都是密鑼緊鼓。騰訊坐擁微信和QQ,在應用分發、移動游戲上掌握主動權,同時還在加速布局支付和社交電商。百度則依賴地圖和移動搜索的優勢,利用直達號等工具大搞O2O。而阿里在移動端雖然擁有支付寶錢包這個王牌應用,但是它離超級入口還有一定的距離,也無法把阿里系的微博、高德地圖等串聯起來,構筑起完善的生態鏈。
阿里目前不缺海量的用戶,也通過并購等手段在地圖、社交等領域補足短板,但是在App應用層面,阿里還缺乏一條屬于自己的生態鏈條。百川計劃推出后,有調查顯示,有多達97.8%的創業者都樂于加入這個生態系統進行嘗試,分享阿里在電商數據、云服務和移動地圖等方面的深厚積淀。不難想象,隨著百川計劃的深入開展,下一個“遛遛”,下一個“美麗神器”都會很快出現,隨著這些阿里系App的百花齊放,每一個創業者、開發者都像一條山川,匯入阿里這個大海里。阿里的超級入口,也將化身在成百上千的App之中,逐步形成。
根據招股書的信息,第二季度阿里在移動端的交易額占比為32.8%,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0.8%。可見移動電商正處于一個飛速增長的階段。就BAT三家而言,移動營收的占比都只是起步階段,還有廣闊的提升空間。百川計劃,體現出了阿里的新思路——以更開放的姿態,幫創業者吃肉,阿里喝湯。不積小流,無以成大海,阿里百川計劃的成效能否達到預期,在2015年的財報中即可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