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關于國企的改革的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廣,都令人極其振奮。《決定》堪稱是推進全面深化國企改革、促進國企大發展的一次總部署總動員。
2014年由此將成為國企全面深化改革、開啟新一輪發展周期的第一年,開局是否有序、是否順利,能不能取得開門紅,將關系到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國企改革發展的全局。
為了確保國企改革發展的第一年開局良好,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學好《決定》,吃透《決定》。比如我們要弄明白為什么要按功能為國企定位?國企怎么分類?國資委以管資產為主,國有企業經營由誰來管?等等。只有領會《決定》精神實質,我們才能夠在實踐中增強國企改革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把國有企業的改革與發展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從全球宏觀經濟形勢上看,目前經濟復蘇的形勢仍不明朗,仍然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國際市場爭奪由此變得更加激烈。就國內經濟形勢來看,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依然保持著快速增長的勢頭,另一方面經濟運行中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國有企業如何才能在改革發展的過程中,牢牢把握住2014年經濟工作的核心要求,既穩中求進,又改革創新,起到帶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增長的排頭兵作用,需要我們高度重視。
2014年,是我們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落實產業技術升級的關鍵一年。20多年來,我國利用全球化的機遇,發揮低工資優勢,通過出口導向和國內需求的不斷升級(包括大規模基礎建設),拉動了經濟起飛。循著這樣的路徑,我國的經濟結構有一個顯著特點:部分融入了國際分工體系,但在國際產業鏈中還處于中低層次。近些年由于歐美日經濟衰退、人民幣升值和國內工資成本上升,使這樣的發展路徑到了必須調整的時候。國有企業在這一調整中責任重大。我們要把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作為工作重點,按照尊重規律、分業施策、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的原則,積極采取措施,在戰略性調整中增強經濟的活力,使經濟的微觀主體更加活躍,提升發展的內生動力。
《決定》的頒布意味著中央大政方針已定,剩下的就是落實問題。據悉,國資委牽頭制定的《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目前正在進行完善和調整,有望不久出臺。內容將包括下一步深化改革的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伴隨著文件的出臺,國企改革將全面進入實施階段。
2014年,將是國企改革與發展全面發力、大步向前的一年,國有企業更加廣闊而美好的前景即將出現在我們面前。對每一個國有企業來說,只要能夠牢固樹立機遇意識,科學判斷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充分發揮每個企業的獨特優勢,就一定能夠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開辟美好的未來。在新的一年里,讓我們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把改革創新貫穿于國企改革與國資監管的各個領域,團結一心,扎實工作,為開創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局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