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從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技校畢業參加工作,1996年被破格晉升為技師,2000年被破格晉升為高級技師,2002年榮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2003年被破格晉升為特級技師,2008年獲得中華技能大獎,2010年被評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首批首席技師,2012年集團公司成立首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鞏鵬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013年被評為“中央企業勞動模范”……
這些只是鞏鵬工作25年以來眾多榮譽中的一部分。他是怎樣從一名初出茅廬的技校畢業生成長為技藝精湛、出類拔萃的大師?
記者帶著這樣的疑問來到位于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的鞏鵬技能大師工作室。工作室里窗明幾凈,四周的櫥窗里擺放著鞏鵬和他所在班組的獎杯、證書,以及一些產品零件的樣品,屋中的白板上寫著近幾個月工作室的培訓內容安排。
在這里,記者見到了這位精密機械制造的“能工巧匠”——鞏鵬。43歲的鞏鵬是鉗工專業領域的技術“大拿”,尤其是在加工特種金屬材料及設計、編排工藝文件等方面,可謂是權威與核心人物。
從學徒到師傅
18歲的鞏鵬,剛從三院技校畢業就被分配到三院工作。來到偌大昏暗的車間,聽著車床轟鳴不斷的聲音,他一下子有些手足無措。“剛開始工作時特別小心謹慎,生怕出錯,感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回想起剛參加工作時的情景,鞏鵬覺得最應該感謝的人就是自己的師傅秦井芳:“在我2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秦師傅是我的啟蒙老師,也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人。”
鞏鵬跟隨秦井芳師傅學徒三年,秦井芳對他嚴格要求,手把手地傳授一身技藝。鞏鵬在師傅的言傳身教下,從使用大板銼的基本功開始練習。雖然練銼是一件非常枯燥的差事,但鞏鵬覺得:“基本功對于年輕的鉗工來說,既能提高技藝又能磨練心性。”
通過接觸一種又一種的產品,鞏鵬充分地將學校里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上班時間他加工任務工件,下班了依然留在車間繼續練習,很快就練就了一手銼削技能的好功夫。
秦井芳師傅雖然只和鞏鵬一起工作了五年就退休了,但師傅的一言一行成為他之后工作學習以至于帶徒弟的榜樣。
工作11年后,鞏鵬也開始了傳道授業帶徒弟。他一直信奉著:“自己的技能再高,如果不能傳授給別人都是白搭。”鉗工的工作與數控機床等工作不同,所有的步驟都需要用手進行一點點加工。鞏鵬解釋道:“鉗工的工作勞動強度很大,只要工作開始,手上的動作就不能停。很多自動化高的車床無法實現的加工死角都要送到我們這里進行精加工。”
鞏鵬不僅“傾囊”帶徒,而且將在工作中不斷總結出的刀具刃磨方法和技巧、不同材料的孔加工要點以及鉗工的各項操作技能與其他同事分享。
成立了技能大師工作室以后,鞏鵬覺得這個平臺對技能人才的培養十分有益。通過工作室,不僅能對整個制造部門的年輕機加工人員進行理論培訓,而且能對各個工種的技能人才進行有針對性的實踐培訓。
“這里也成為了我們對預研產品的攻關革新技術研究‘陣地’。大家聚在一起共同探討、集思廣益,攻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高地’。”鞏鵬補充道。
一股子鉆研勁兒
對于這份看似勞累枯燥的工作,鞏鵬卻認為自己是快樂的。雖然工作以來就加班不斷,但他認為,既然選擇了做鉗工這一行,就要一心一意地把這份工作做好。
在工作中,鞏鵬一樣會遇到很多問題或不懂的地方。碰到問題時,他首先會虛心地向老師傅們請教,并與其他同事進行討論,然后抱著懷疑的態度查閱各種圖書資料,再通過親自實踐來論證結論。他認為:“要想成為技術好的優秀工人,就要有一定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己琢磨探索的過程,是最能夠提高技能的。只有通過自己的大腦思考過,通過自己的雙手實踐過,我才對結論放心。”鞏鵬的這股子鉆研勁兒成為他不斷迸發出新思路、新想法的源泉。
鞏鵬先后去德國、俄羅斯接受過培訓。德國人先進的機械加工設備、嚴謹的工作態度,俄羅斯人新異的機械加工工藝思路,都是鞏鵬在國內的工作學習中從沒見過的。他利用寶貴的機會積極向外國專家取經,回國后積極應用,在有可能實現的范圍內盡可能地實現。“他們思維開闊,很多工作流程很有創造性,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鞏鵬感慨道。
雖然長期在一線工作,但鞏鵬依舊積極參與到科研攻關的項目中。2009年,33所要建一條高精度研磨線。他作為該所的技能尖子,擔負起生產線的籌備、試生產任務。批量生產后,他又將技術毫無保留地傳給了同事們。
我不是大師
生活中的鞏鵬同樣是個“手工能手”。他手機里存儲著各種他親手雕刻的佛珠手鏈照片,一個個彌勒佛惟妙惟肖。“我這個手鏈很暢銷的,很多朋友爭相預定。”說起這個,鞏鵬很是自豪。他從小就很喜歡手工制作,愛人王晨燕的很多飾品是他親手打造的。這可算是鞏鵬這個普通工人最大的浪漫。
鞏鵬坦言,自己和愛人都是三院的技能工人,平時工作比較繁重,能夠一起休息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一家人基本上沒有一起出去旅游過。說到這里,鞏鵬眼中滑過一絲無奈和歉意:“兒子從小學二年級就開始住校,當時也是沒辦法,但現在想來,那么小的孩子就要獨立面對很多事情,還是會覺得對他的成長不好。”
現在,鞏鵬每周都會抽時間和兒子一起打羽毛球。這也成為父子二人的“固定節目”。只有在鍛煉身體時,他才有機會和兒子交流感情,談些學習、生活上的事情。哪怕是再小的瑣事,聽著兒子的講述,鞏鵬都覺得十分滿足。
雖然工作有時候苦點累點,但鞏鵬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他深有感觸地對現在的年輕人說:“一個人在成長的階段,尤其是年輕的時候,一定不要怕吃苦。只有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磨煉,才能練就真本事,才能在社會上站穩腳跟。”
每當談到他如今令人仰視的成績,他立即表示:“我不是什么大師,只是一名普通的技能工人。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我的本職工作。”如此樸實的話語,平和的心態,鞏鵬用他的實際行動展現了無數航天技能工人的風采。(供稿單位: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