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理由:中國移動一直以創新聞名,然而,Jego和飛聊的失利引發了外界對中國移動創新能力的質疑,并將關注焦點轉向國企內部創新體制。
一個巨型的國企,一個屬于“舊時代”的電信運營商,能否跟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進程,推出具有市場影響力的自主創新產品?2013年,中國移動的內部創新失敗,對這個問題給出了一個負面的回答。
2013年6月1日,中國移動的網絡電話應用Jego正式上線。手機用戶安裝Jego軟件后,在接聽或撥打全球各地的移動電話或固定電話時均可免除漫游費用,還可免費發送短信息、圖片等,并支持視頻通話。從功能來看,它類似微軟的Skype軟件。
Jego的推出引發了業內人士的熱議。國內多家媒體不吝溢美之詞,認為Jego是中國移動對抗微信的撒手锏,甚至稱其為“創新、突破、中國移動革自己的命”。畢竟,ICT化是趨勢,網絡電話也必將成為主流,中國移動作為全球最大的運營商,主動擁抱這一趨勢,實屬難能可貴。
因此,Jego引發用戶關注并下載試用。然而,用戶很快發現,Jego是中移動國際公司推出的業務,是面向中國大陸以外地區人群的,并未致力于在大陸推廣。這樣一來,注冊步驟煩瑣、通信不暢、音質不佳、信息發送嚴重滯后等問題也就順理成章了。
正當用戶抱怨體驗不好、媒體思索為何這樣體驗不好的產品會上線的時候,6月22日,中移動宣布“暫停Jego新客戶注冊,并暫時關閉中國大陸客戶在中國大陸境內使用Jego與Jego之間的音視頻電話功能”。
此舉立刻將中移動和Jego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為什么Jego匆忙上線,又未滿月就倉促下線?媒體很快得出結論:這是因為中國移動的體制之困。
據報道,Jego的雛形是2008年由北京移動市場部推出的PTT業務,主要為奧運志愿者提供分組尋呼。Jego在2008年以后曾經差點成為“QQ殺手”,但因其對語音和短信的巨大替代作用,中國移動決定放棄商用。2008年之后,中國移動研究院一直有2~3個人的團隊“兼顧”PTT業務的推進,中國移動數據部互聯網處也參與了其中一些模塊。不過,最終由中國移動國際公司在其基礎上通過外包團隊運作推出。由此,中國移動內部早就存在較大爭議,大陸某些部門對Jego進行了冷處理。
某財經周刊評論稱:“此次事件令中移動內部創新體系的矛盾再一次曝光。為了鼓勵內部創新,中移動經常有多個不同部門同時開發同一功能的不同應用,并形成內部PK。但這些產品在推廣時需要在不同的渠道走流程和落地推廣,過程中經常會產生矛盾。”
Jego這樣具有顛覆性的產品,一旦用戶體驗夠好、規模夠大,對中國移動當下的核心業務會造成很大的沖擊。中國移動2012年年報顯示,話音收入占比雖從2011年的69%下降到2012年的65.7%,但話音業務仍占絕對主要地位。盡管話音業務目前已經受到微信等OTT業務的沖擊,但中國移動顯然尚未做好被自家人替代的準備。
禍不單行。2013年7月,中國移動正式停止對手機IM軟件飛聊的研發,產品與運營團隊也解散。從推出到停止運營兩年內,飛聊僅僅發展了不足300萬用戶。
飛聊的失利,使得外界對中國移動的內部創新效率質疑更甚。有觀點稱:“對于中移動而言,一些企業基因的問題無法回避。作為國企的中移動,亦存在內耗現象,企業文化也不如互聯網公司活躍。相比互聯網企業,中移動無法跟上‘短平快’的競爭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