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理由:“公眾不能糊弄。”這句話在中鐵建的巨額招待費危機中體現無遺。本來是可以用坦誠和決心一笑而過的事,卻因為中鐵建的一系列“神回復”愈演愈烈,導致中鐵建有口難辯。
因與國企身份的曖昧,僅僅招待費這個名頭就容易讓人浮想聯翩。再加之刺激神經的8億元巨額,中鐵建想不“火”都難。
2013年5月5日,上市公司2012年年報發布接近收官,各類盤點榜單也相繼出爐。其中,業務招待費排名最引人關注,因為名列前十的絕大多數是央企。中國鐵建以8.37億元居于首位,占2012年營業收入的0.17%,是全年凈利潤的10%,平均每天用掉229萬元,著實刺痛大眾的神經。
在接受央廣經濟之聲《天下公司》的采訪時,中鐵建總裁趙廣發情緒激動的一句“純屬扯淡”直接將輿論之火點燃。隨后,中鐵建監事會主席、紀委書記齊曉飛又表示,不認為巨額招待費存在問題。中國鐵建新聞處人士則懇求記者不要繼續追蹤報道此事,理由是這樣做傷害太大,“不光我們一家的問題”,并表示將向國務院國資委及證監會請示是否公開8.3億元招待費的具體構成。這一系列“神回復”,讓媒體視線從中國人壽高達14.18億元的招待費轉移到中鐵建上,再次將輿論推向高潮。
之后的5月8日,中鐵建發布公告稱,公司對業務招待費有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和審批流程以及相應的內部審計監督制度。雖然公司業務招待費增幅低于營業收入的增幅,業務招待費占營業收入的比例(0.17%)也遠低于《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43條規定的相關比例,但一年8.37億元業務招待費確實“偏高”,力爭2013年下降10%。
然而,中鐵建的決心被公眾質疑。在很多財會界專業人士眼中,中鐵建撞到槍口上主要是因為賬目做得不漂亮,要讓這項費用低下去可通過技術手段解決。這就意味著即使招待費承諾降下去,質疑聲依然不會遠去。
在輿論的討伐盛宴中,對事實的理性梳理反而變得無足輕重。
事實上,在不同行業的對比中,建筑業是業務招待費最高的行業。除中國人壽外,媒體發布的排行榜中,排前6名的均為建筑企業。同時考慮到規模因素,這一招待費用的比例在建筑行業中也并不離奇。此前,中美嘉倫(北京)咨詢管理公司總裁潘朝金在接受本刊采訪時表示,我國稅法指出,招待費最高不能超過當年營業額的5%,中鐵建并不違規。況且中鐵建體量龐大,招待費是從分布于全國各地以及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1萬多個核算單位逐級匯總上來的,每個核算單位平均7.6萬元。只要成本與收入匹配,就是合理的。
“國有企業不這么搞,就拿不到標,這是典型的逼良為娼。”中鐵隧道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王夢恕對媒體表示,迎來送往的招待費是建筑行業通行的潛規則使然,并非一家之錯。
而輿論似乎對此并不感冒,中標潛規則、公款吃喝、鋪張浪費、貪污腐敗、管理粗放等質疑甚囂塵上,對行業潛規則的不滿通通演變成對個體企業、對國企群體的不滿。
10月21日,國務院國資委紀委書記強衛東首度通報了中鐵建8億元業務招待費的檢查情況,稱中鐵建總體符合規定,但存在發票開具不規范、報銷程序不嚴格、會計科目使用不當等問題。57人被通報批評,8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移送司法機關1人。
國資委的調查結果,似乎僅僅是短暫的休止符。在媒體和公眾眼中,8億元招待費這個污點中鐵建很難分辯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