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個重慶城,山高路不平。
重慶的地貌,造就了當地人吃苦耐勞、樂觀豁達的性格,也為此地經濟發展尤其是工業發展帶來了諸多不利因素。
然而,造化之手常常捏合些出人意料的運行軌跡,于人于事均是如此。所謂利弊互現,福禍相倚。抗日戰爭的爆發,以及新中國成立后的大三線建設,兩次把諸多企業搬運到山城江畔。同時隨遷而至的,還有眾多操著各種口音的外地人。
九龍坡區的西南鋁,就是這樣一個三線建設時期的產物。
引領改革潮
1965年,西南鋁開工建設。以北方人為主體的早期建設者,吃著酸菜、喝著稻田水、住著干打壘,遵循先生產后生活的動工邏輯,忍著水土不服帶來的滿身紅疹子的痛苦,耗費5年時間開洞破土,在群山環抱中修建起了十分隱蔽的西南鋁加工廠,1970年正式投產。
這之后,西南鋁為新中國的國防建設供應了大量緊缺的高精尖鋁材。時至今日,盡管西南鋁已在民品領域取得很大發展,但依舊是“長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飛船、“嫦娥”系列探月衛星、國產大飛機等航空航天、國防軍工重點項目關鍵鋁材供應商。
曾經的軍工企業經歷,在增強西南鋁科研實力的同時,也為其開拓民品市場留下了更多計劃經濟的痕跡:做事講程序、管理較粗放等。
上世紀90年代,西南鋁和重慶其他國企一樣,陷入嚴重的困難之中。為解決這一問題,在國家政策支持下,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對西南鋁在工行、建行的貸款實施債轉股,使得西南鋁資產負債率下降到50%。后來又組建成立了中鋁西南鋁板帶有限公司、中鋁西南鋁冷連軋有限公司兩家中鋁公司成員企業,與西南鋁為同級單位。
作為重慶第一家實施債轉股的國企,西南鋁當年扭虧為盈,其他國企隨后紛紛效仿,引領了山城彼時的國企改革風潮。
再探新機制
金融危機以來,鋁行情低迷不振,民營投資的鋁加工企業卻逆勢投產。“目前,全國鋁加工廠達到1400多家,開工率不足70%。盡管如此,新增產能仍然絡繹不絕,2012年和今年前7個月,均保持了40%以上的增長速度。其中主要是民營企業。”西南鋁總經理李鳳軼說。
軍品一直是西南鋁的亮點,無論是產品本身還是所創造的效益。民品部分由于面臨劇烈競爭,一段時間以來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以冷連軋公司為例,這家企業設備先進,但生不逢時,一投產即遭遇市場下跌。2012年,該公司資產負債率已超70%,隨時可能因為資金壓力而停產。
2012年,前一年剛剛扭虧的西南鋁出現了超過2億元的虧損。更嚴峻的是,行業的門檻也被取消了。2013年7月,工信部廢除了鋁加工行業準入條件。
2012年11月22日,在中鋁公司傳達學習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干部大會上,中鋁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熊維平要求“要重點思考十八大強調的開放型經濟和市場化方向的論斷,研究中鋁公司進一步市場化改革的方案和舉措,在謀求企業的長遠發展上有所作為。”
2012年,中國鋁業總裁、西南鋁董事長羅建川多次來到重慶,要求西南鋁2013年1月1日之前,在民品領域率先實施中鋁企業“市場化、開放型”改革。
在中鋁公司黨組的領導下,西南鋁決定將集團的冷軋廠與冷連軋公司、熱連軋公司三家業務關聯密切的民品生產單位整合為西南鋁高精板帶事業部,充分授權、推向市場。
組建之初,事業部產量占據西南鋁總產量的60%-70%,但銷售和利潤比重比較低。“換句話說,是競爭最激烈也最不賺錢的部門。這樣的部門,如果沒有好的機制,是一定會被市場淘汰的。”羅建川說。
重慶國資委對此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西南鋁曾經引領過重慶國企的改革風潮,我們也希望在今天他們通過機制改革能探索出新的成功道路。”
勇飲頭啖湯
2012年12月17日,7名應聘事業部總經理的西南鋁人登上講臺。臺下,是中國鋁業總裁、西南鋁董事長羅建川,西南鋁總經理李鳳軼、黨委書記雷正平、財務總監高行芳等14名專業評審和25名普通職工評審。
最終,原為西南鋁一名中層管理干部的湯勇勝出,出任西南鋁副總經理并兼任事業部總經理。
根據授權,湯勇組建了自己的管理團隊。包括湯勇在內的33名管理者成為事業部1270名職工命運的決定者。他們上任的第一件事,是向西南鋁上繳風險抵押金。其中數額最高的是湯勇的25萬元,最少的是12萬元,管理團隊繳納總額為518萬元。
這一筆費用的去向,與湯勇團隊在三年目標完成過程中的表現息息相關。
西南鋁參照國內先進的同等產能的民營鋁加工企業經營狀況,為事業部制定了目標:第一年扭虧;第二年盈利0.4億元,第三年盈利0.8億元。“如果能完成這一目標的60%-79%,所繳納的資金按比例扣除;完成80%-100%,抵押金全額返還外,另予以50%-100%的獎勵。如果連60%都無法完成,整個管理團隊自動解散,抵押金沒收。”
這一設計方案的初衷,是為了加強管理者與事業部的直接利益關聯,從利益角度模擬出民營企業的狀態。一時間,來自家庭的阻力擺在湯勇和團隊所有人的面前:“憑什么把家里的錢拿到單位去?萬一拿不回來呢?”
另一個問題是,事業部所屬三家單位中,板帶公司、冷連軋公司原來直屬中國鋁業,湯勇原來僅是西南鋁集團二級單位管理干部,在講究級別的國企內部,他的決定能否得到執行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