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勝于言。東西方先賢在各自文化中留下了同一句格言,映射出一份睿智的默契。
如同中國金融改革,歷經過去數十年的輝煌與風雨,又將迎來新的征程。
此輪改革的核心是擁抱競爭,“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而“雙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上海自貿區以及期貨市場改革等話題,已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
我們將“金融改革須前行”作為本期雜志的核心選題,不僅是為了反映市場的期盼,同時也希冀通過對相關話題的探討,讓這種期盼更加具體與清晰。
在核心欄目中,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榮譽主席利奧?梅拉梅德(Leo Melamed)簡要回顧了過去30年自己與中國資本市場的往事,并以朋友的身份直言:允許全球投資者參與中國期貨交易,將會提高國內期貨交易所的競爭力,幫助中國轉變為投資國,而不再僅僅是儲蓄國。
美聯儲(Fed)前高級顧問威廉·赫爾克(William Helkie)撰文解讀了今年3月份中國在匯率方面的舉措。他認為,中國匯率政策從“單向押注”到“雙向押注”的演變,有助于減少短期投機資金的流入,幫助中國實現穩定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的目標。同時,也符合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這一長遠目標。
摩根大通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則在文章中指出,人民幣的國際化進展十分迅速,而且在未來數年里,市場仍有充裕的增長空間。同時,貨幣國際化的道路不會平坦,中國也將面臨多方面挑戰。
在本期雜志的宏觀欄目,美國前商務部長卡洛斯?古鐵雷斯(Carlos Gutierrez)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隨著雙邊經濟關系的規模與重要性與日俱增,美中兩國政府是否應把達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作為未來的目標?該自貿協定將成為極具價值的長期愿景,為雙方貿易關系注入能量和愿望。
而土耳其央行副行長圖拉雷?肯克(Turalay Kenc)的供稿或許道出了一些新興經濟體的心聲——新興經濟體已經、并將繼續經受金融動蕩的考驗,因為它們學會了制定審慎的政策、強化治理框架、構建足夠牢固的金融安全網。
在這個屬于世界杯的夏季,我們為讀者呈上《足球經濟學》作者西蒙·庫柏(Simon Kuper)為本刊撰寫的稿件。他在文章中一針見血:“實際上,足球產業并不存在泡沫,足球運動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美好時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