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明確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審美素養的培養,要正確的引導學生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進而形成健全的人格,樹立起積極的審美觀,實現思想道德境界的提高,實現教學目標。初中語文中蘊藏著非常豐富的美學內容,匯集了古今中外的大量佳作,所以,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將教材的審美內容充分的挖掘出來,強化學生的心靈體驗,促進學生創造美、鑒賞美能力的提升。本文結合我國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希望能夠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產生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審美 初中語文教學 問題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c)-0015-01
1 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所普遍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缺乏計劃性,教學目的有待明確
美學教育是有著較強系統性的一種教育科學,要想將學生的美學欣賞能力提高,那么就需要循序漸進的在日常教學中向學生們講解及貫徹欣賞論和美學方法。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美學教育制定出全面且詳細的學習計劃,并且明確美學教育目標,以便于使學生在結束文章學習后能夠有著不同程度上美學修養的提高,而不僅僅是簡單的在文字表面停滯。但是,絕大多數的初中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采取的是“啟發式、隨機式”的審美教育方式,在講解文章中所給予學生的審美教育尚且處在自發、盲目的狀態,這樣即便是能夠達到擴散審美教育及啟發學生思維的目的,但是因審美教育方法不健全、審美教育缺乏目標,而在課程結束后有不知所云、茫然無措的狀況發生。
1.2 缺乏對審美教育的重視
正是因為受到我國教育制度分數化、刻板化的應試教育影響,教師長期以來不重視基礎教育素質,通常只注意學生所取得的分數成績,導致學生陷入“高分低能”的狀態。初中學習階段是審美教育實施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引領學生形成審美價值觀的時期。而往往語文教師缺乏對審美教育的足夠認識,錯誤的認為審美教育是課堂之外的事情,在課堂教學中無法貫穿審美教育。由于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不突出審美教育,因而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便無法將審美教育的功能及其價值充分體現出來,使得學生對審美教育缺乏認同感,不明確審美教育觀念。師生不重視審美教育,導致語文教學中美教育的體現不足,審美教育的重要性也受到嚴重忽視。
2 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的有效策略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展開審美教育,就要求教師首先對學生進行審美方面的知識教學,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審美,內心建立起審美的概念及意識;其次,教師應當立足于教學,充分發掘教材中的審美內容,以實現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完善審美發展;最后,教師應依據特定的審美內容,講解審美方法,讓學生舉一反三加以運用。
2.1 教師在課堂上教授課程的時候應該創設出和教學的內同相匹配的情景
教師應該具有創造出和教學內容匹配場景的能力,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作者在進行文章或詩集創作時候的情感畫面了。有位教師在對學生教授秋思這首元曲的時候對情景是這樣刻畫的:“同學們,現在我們假設我們遠離家鄉去遙遠的地方獨自旅行,在我們旅行的過程當中我們難免會對家鄉產生思念之情,對家鄉的人或事也會有著想念,如果我們看到和我們家鄉類似的景物的時候比如說我們看到了一棵和家門口長得很像的一棵大樹、一條小河的時候這樣會增加我們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我之前所說的這些內容就叫做睹物思人、觸景生情。我們在現實的生活當中也經常會有這種感嘆,因為現在我們就是在背離家鄉,因為我們想要去的更好的學習成績。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元曲秋思當中作者就是通過把枯藤、昏鴉、老樹、流水、小橋、古道、人家、瘦馬以及西風這些景物描寫刻畫成了一個晚秋的景象,他想要表達的就是獨自一人在外漂泊的那種孤單惆悵以及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這樣通過上述的這些講述,也許僅僅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讓學生們體會到那種真實的場景,讓他們能夠深刻的體會到那種深切的思鄉之情,這時候學生可以真正的和作者的情感相結合起來,也可以更好地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知識的求知欲望激發出來。
2.2 挖掘教材中的審美內容
語文教材可以說是審美教育的重要承載體,其中蘊藏著尤為豐富的審美教育資源,所以,語文教師應當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審美內容,對教材中的審美內容予以分類,進而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審美教育的順利開展。一方面,是意境美。通常意境美重點強調的是有效結合意、象、言,詳細的分析文本內容,使學生切身體會及感悟作者闡發的美景,借助于引申再升華至更高層面。比如,在學習《出塞》這首王維的詩時,其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所描繪的是大漠黃昏的蒼涼圖景,通過兩個詞眼—— “直、圓”加以展現,在人跡罕見的沙漠中的游子孤獨漂泊,極易使人有蒼涼感產生;另一方面,是歌頌思想境界之美、自然生活之美。對于自然生活之美的課文,是通過闡發社會生活亦或是大自然,來表達對生活及自然的贊頌。所以,初中語文教師要深入的將教材中的這些審美因素挖掘出來,在課堂教學中全方位的貫穿審美教育。
2.3 傳授鑒賞美的方法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簡單的來說也就是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來發現、體驗及發現對象的美,以此熏陶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能力。所以,語文教師應當將鑒賞美的方法傳授給學生,以便于使學生對美更好的加以感悟。首先,教師應當使學生真正的學會審美想象。初中語文教材中自然景物的描述詩文通常在多變活潑的結構中隱含,在美的意境中蘊藏,提供了多層次的審美空間給廣大讀者,因而教師應當善于引導學生梳理文本的行文脈絡,切實的理清審美對象,以此深層次的把握作品;其次,要教會學生如何欣賞文章的語言美。應當明確的是,課文的基本材料就是語言,教師應當讓學生學會散文、詩歌工整美及錯落美的欣賞,小說語言、童話含蓄美的欣賞,特別是其中變化較多的句式以及動詞的使用等,這些均將作者所創造的意境美體現出來,需要予以重視。
3 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教學是實施審美教育的有效途徑,所以,語文教師應當高度重視審美教育,在日常教學中不斷的貫徹審美理念,激發及培養學生的審美思維、審美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素質水平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和貴,張克香.現代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問題[J].教育教學論壇,2010,3(5):46-48.
[2]郭飛.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J].中學教學參考,2012,34(7):251-252.
[3]葛海紅.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中國科技投資,2013,13(13):167-169.
[4]奚圣偉.對于現代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問題分析及應對[J].中國校外教育,2012,3(9):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