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境教學法就是體育教師利用語言描述、實物演示、音樂渲染等手段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的情境,主要目的在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fā)學生的學習想象能力,以利于提高教學效果。情境教學法與其他的教學方法一樣,有其本身的功能和作用,也有其使用的范圍和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它的運用也有一定的特定要求、技能與運用頻率。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 適用范圍 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c)-0252-01
情境教學法就是體育教師利用語言描述、實物演示、音樂渲染等手段,引導學生把教學內容通過人為的想象和假設,變成形象的、有情有景的特定環(huán)境,主要目的在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fā)學習想象能力,使學生雖身在課堂,卻仿佛入情入景,興趣倍增,利于提高教學效果。當體育教學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約,無法在真實的條件下進行教學時,情境教學具有其重要意義。
1 體育課為什么需要情境教學法
1.1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學生在做一些枯燥的運動練習時,可以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來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例如:在低年級學生練習立定跳遠時,可以創(chuàng)設小青蛙跳荷葉的情境,使課堂童趣倍增,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在耐久跑課中,可以創(chuàng)設過敵人封鎖線的情境,使學生一鼓作氣,勇往直前。通過簡單的情境教學法,將所教的技術動作滲透到里面,適應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學習需要,既可以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又能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
1.2 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一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會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設置的問題情境中進行仔細地觀察,細致地分析,并逐步地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前滾翻教學中,設置問題情境,“如何設置才能翻滾得更好?”讓學生分小組探究、體驗,最后在學生一遍遍的練習和分析中,得出結論:團身緊、翻滾速度快。在這種輕松的問題情境教學中,不但學生能夠主動地投入到練習中,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學心和探究欲望,比填鴨式的教學更能有效地掌握動作的方法和技能,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1.3 提高學生想象能力
通過設置課堂情境,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能力,在玩和活動中受到教育,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例如:在擲壘球教學中,讓學生們想象炸碉堡的場景,將壘球比喻為手榴彈,投向敵區(qū);在障礙跑教學中,讓學生們想象成翻山越嶺的場景,把跨欄架、體操凳、體操墊、標桿、呼啦圈比喻成大山、小河、叢林、巖石等,讓學生穿梭于高山峻嶺中,體驗成功的樂趣。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學習情緒高漲,興致大增,從而積極認真地完成練習。
2 情境教學法的使用范圍
(1)用于比較單調、枯燥與難度較大的教材。
(2)故事化情境教學適用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自我暗示性、榜樣性的情境教學適用于年齡稍大一點的學生。
3 情境教學法的注意事項
3.1 設置情境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
情境教學是有其使用范圍的,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下,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情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面對低年級的學生時,可以創(chuàng)設童趣味濃的情境;而面對高年級的學生時,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榜樣性的情境等。如果忽略學生身心特點,在課堂上讓高年級的學生想象小蝌蚪找媽媽的情境顯而過于幼稚,不但不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反而適得其反。
3.2 教師語言具有感染力
教師在組織創(chuàng)設情境中,語言要做到準確、精煉、具有感染力。在傳情達意的語言中,通過語速、語氣、語調的變化,加上豐富的表情和動作,使學生的腦中呈現出一幅幅鮮明而簡潔的畫面,引導學生進入到設置的情境中,這樣才能更容易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情境過程在教學中能順利實施,從而順利的完成教學目標。
3.3 情境設置與教學內容要正確組合
情境教學中的“境”要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只有做到教學內容與設置的情境合理配合,才能使創(chuàng)設的情境在教學中具有真實的影響力,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產生強烈的參與到練習中的愿望,從而形成自主鍛煉的積極性。例如在十字接力跑教學中,可以創(chuàng)設為雞毛送信的情境;負重走和跑的教學中,可以創(chuàng)設為抗洪救災的情境;拋接實心球的教學中,可以創(chuàng)設為支援前方送炸彈的情境;前滾翻的教學中,可以創(chuàng)設為學做小刺猬的情境;跳躍的教學中,可以創(chuàng)設為各種動物跳的情境。
3.4 注意運用情境教學的頻率
教學中還應該注意運動情境教學的頻率,如果在我們的體育課堂中過于頻繁地運用情境教學,節(jié)節(jié)用、課課用,那么即便是創(chuàng)設的情境是準確的、合適的,也不一定能夠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因為體育學習有著自身獨特的情境,如競爭的情境、合作的情境、戰(zhàn)術的情境、矛盾的情境、集體的情境等,這些情境對學生都具有很大的魅力,是學生追求體育、熱愛運動的動機。我們只能是在學生還不能理解這些情境時,或是由于教材的因素這些情境不能得到充分體現時,才運用一些其他的情節(jié)來輔助教學。如果我們一味地、過于頻繁地運用體育以外的情境,并讓它們充斥整個課堂,那就牽強附會了,甚至會引起學生的反感。
情境教學法與其他的教學方法是相同的,有著本身的功能和作用,也有它的使用范圍。因此在運用時也要注意技巧、特定的要求與運用頻率。情境教學法并不是在任何時候、面對任何學生、任何課堂都可以使用的。判斷情境教學法運用的效果好與否,主要看它是否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是否有利于學生的運動技術學習和身體鍛煉,任何偏離教學目標的情境教學法都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更應力戒。
參考文獻
[1]毛振明,杜曉紅,于素梅.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J].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38-139.
[2]顏慶,邱勇,周躍,等.中學體育教材教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78-81.
[3]鄧星華,譚華.新編體育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