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謂“習慣”,就是人們長期重復,逐漸養成不自覺的行為,是一個人在長時期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行為或傾向。好的習慣如同在江河中游泳兒童隨身攜帶的救生圈,可以協助兒童從知識的此岸游向知識的彼岸。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每一位數學教師都應該盡到的重要責任。
關鍵詞:小學 數學 學習習慣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c)-0032-01
所謂“習慣”,就是人們長期重復,逐漸養成不自覺的行為,是一個人在長時期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行為或傾向。培根曾說:“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好的習慣如同在江河中游泳兒童隨身攜帶的救生圈,可以協助兒童從知識的此岸游向知識的彼岸。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這些都說明了習慣培養的重要性。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每一位數學教師都應該盡到的重要責任。教師到底應該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呢?以下就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看法。
1 培養學生善于質疑的習慣
在參與、經歷數學知識發現、形成的探究活動中,善于發現,提出有針對性、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質疑問難,是學生創造性學習習慣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積極思考、主動質疑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想問、敢問、好問、會問。這一習慣的培養應孕育在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中,與數學學習思維方法,思想能力的培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應注意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1 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引發學生深刻思考
學生由于受年齡小,知識面窄,抽象思維能力弱的局限,思考數學問題往往比較膚淺。因此,培養學生勤思好問的習慣,必須在引導學生初步養成深刻思考數學問題習慣的基礎上,在掌握算法的同時,還要理解算理,特別是對易混淆的數學概念,更要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在比較分析中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加深理解,加以區別,掌握實質,靈活運用。
1.2 鼓勵學生主動質疑
學生學習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各種不同的疑點或難點,而這些疑點和難點往往就是我們教學中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學信息的反饋,注意發現和把握學生的疑點和難點。對獨立解決疑難問題的學生更要大力表揚,調動他們質疑問題的積極性,引發他們解決疑難問題的創造性,這也是在培養學生嚴謹的求學態度的開端。
2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
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團隊觀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發創新的火花。在數學課的學習中,教師可讓學生通過課前共同預習、課中合作操作、同桌討論、小組交流等形式開展合作學習活動。老師布置的學習內容要有價值、有意義,不要流于形式。對于學生而言,要積極參與,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學會傾聽他人的發言,學會評判他人的觀點。每一次合作學習,都要積極參與,逐漸養成習慣。
3 培養專心聽講的習慣
專心聽講是學生在數學課上接受信息,吸收知識,學好數學的基本特征。小學生年齡小,好奇愛動、注意力不太穩定,持久性不強,易興奮、易疲勞,上課時遇到刺激物總愛看看、聽聽、精力不集中,往往影響正常的學習。因此,除了正常的課堂學習常規的教育與訓練外,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語言力求兒語化和趣味性,激發學生認真聽講的興奮點。數學教學內容本身比較抽象、枯燥,如果教學語言生澀、呆板,學生學起來就乏味、疲倦,很難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所以趣味性的語言才能使學生注意力集中。
(2)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只有處于積極主動學習狀態下的聽講,才能真正做到專心。
4 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在作業與考試中,我發現許多學生做錯題的原因不是不會做,而是沒有看清題目要求。如在計算中有的是把運算符號看錯,致使學生造成解題差錯;在解決問題中由于數量關系沒有仔細分析,造成數量關系混淆,列式錯誤。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審題能力的培養。我在學生解決問題時,首先要讓學生仔細讀題,初步了解題意。讀題是了解題目內容的第一步,也是培養審題能力的開始。然后仔細推敲字、詞、句,準確理解題意,在這個基礎上再列出算式計算。這樣,既提高了做題的速度,又提高了準確性。通過審題訓練,引導學生靈活的選擇正確合理的計算方法,提高做題的質量與速度。
5 培養學生認真獨立的完成作業和自覺檢查的習慣
在學生的作業中最能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低不僅僅是體現在對問題的分析與解答,還體現在對解答過程的反思和檢驗。由于學生缺乏良好的檢驗習慣,經常事后后悔,我們習慣把這種現象稱為馬虎,其實是學生能力素養培養缺失的體現,而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忽略這方面的訓練與培養。解方程、脫式計算、填空等的檢驗都要經常帶領學生進行回顧,針對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檢驗。如對應用題的檢驗,要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檢驗應用題的方法,逐步養成“自覺檢驗的好習慣”。讓學生掌握的檢驗方法是使學生養成自覺檢驗習慣的首要條件。其次,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把檢驗作為學生解答問題的必要步驟長期堅持下去,這樣,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步養成剞劂檢驗的良好學習習慣。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而且還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評價能力,通過對解題過程的反思,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縝密的思維品質。
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體現在日常數學教學細枝末節之中,往往容易為我們所忽視。而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一點一滴地加以耐心培養。因此教師要更新觀念,積極進行教學改革。選取最能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教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教學習和思考的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持之以恒,使學生不但學會知識,而且會學知識,做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葉圣陶.學習不光為了高考[Z].1979.
[2]弗朗西斯·培根.習慣論[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