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應用任務型教學方式可有效提升教學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本文基于任務型教學內涵,展開了實踐教學策略探討,對優化教學水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綜合全面的新時期人才,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 任務型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c)-0037-01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應用任務型教學方式主要將任務作為實踐過程的重要核心,通過科學組織、有效實施、綜合評價,優化實踐教育效果。伴隨新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為全面符合相關要求,契合時代特色,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應全面引入任務型教學方式,方能提升語言教學有效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 任務型教學方式內涵
新時期,任務型教學方式因其綜合優勢特征逐步為人們重視。其為語言教學營造了較為貼切真實的語言環境,并借助目的語實施交際任務,可基于生活經驗以及個人具備的語言技能對相關材料展開研究分析,并實施整合,在師生的互動交流過程以及開展的意義協商活動中,進一步的生成并賦予語言材料內涵意義。
教學課堂可謂現實社會在一定層面微縮形成的小社會,需要注重師生的良好互動以及學生之間的友好交往,方能令他們不斷的汲取經驗,總結教訓。人本主義理論之中也極為注重學習人員的自身體驗,并承擔一定的社會角色。學習并非單向的過程,而應是平衡、不斷同化以及順化的階段,可為任務教學過程的學習對象對所學語言完成認知習得、并構建目的語體系提供有效參考。當然任務型教學過程應注重教育對象的認知規律與發展過度,即從現有的發展區域逐步向著最近的發展區域轉變。基于該特征,任務型教學過程中,設計任務環節應把握一定水平的認知難度,并施加一定的學習壓力,方能達到良好的實踐教育效果。
2 任務型教學方法特點
任務為學生為完成某項目的活動,有針對性的搜集匯總各類有用信息,并應對處理實際問題,而非單純的為練習某個詞語或掌握某個語法而進行的。任務的設置應盡量真實清晰,做好仿真模擬處理,便于開展豐富生動的英語課堂教學。為此需要設計環節應注重激起學生求知欲望,令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方能體現出實踐教學的核心目標與綜合價值。
教學任務囊括較多技能,例如聽說以及讀寫能力等,同時注重各類技術能力的全面綜合應用,為一類整體性的交際提升階段。
3 任務型教學應用現狀
新課程標準明確,應科學引入任務型教學,全面注重綜合能力鍛煉培養,提倡體驗式、參與式、互動合作式、探究交流式學習,方能良好的實現既定任務目標。
各個實踐教學階段中,應注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通過良好的模擬目標語言,創建應用人母語習得環境,令其可通過不斷的接觸應用有效體驗學習目標語言,進而流利交流、熟練應用。
我國現實國情決定,由于欠缺良好的英語語言習得環境,特別在欠發達區域或農村地區,教師以及教材內容依舊為輸入英語的主體來源。一些學校教師無法配備充足的多媒體教學設施,且圖書音像教學資料無法滿足現實教學需求。一些學生每天學習交流英語的機會與時間較為有限,加之標準化考試等各類評估手段形成的束縛影響,令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不自覺的指向于同考試相關語言習得訓練。上述狀況令任務型教學無法有效施展,實踐效果不盡如人意。例如,語言感知體驗、目的語系統認知等教學理念同任務型教學目標相違背,令學生較難良好的體驗學習目標語言。
4 初中英語課堂引入任務型教學方法科學策略
4.1 契合學生特征,開展任務型教學
初中生其思想思維已經進入了活躍時期,與成人高峰水平較為接近,因此呈現出強烈的求知欲望,愛好興趣較為廣泛,同時具有較強的目標性。為此,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應契合初中生認知特征與能力特點,科學的引入任務型教學方式。在初始階段,可開展詞匯以及短語辨別劃分、圖片以及短語互相配對、短時記憶訓練與頭腦風暴等學習活動。
任務教學階段中,針對學生在交際任務過程以及處理問題環節中出現的語法錯誤問題,在不對學生語言習得形成影響的狀況下,教師應給予一定的寬容,通過有效的鼓勵引導,而非快速的強調糾正,進而激發學生參與熱情。例如,對于課堂之中完成任務環節,表現不足的學生,教師可給予必要的肯定,令學生keep trying,而對于學習能力水平中等的學生可給予right、good等肯定。對于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可評價為:you are excellent!終了環節,教師則應對各類語言點進行匯總梳理,組織學生集中開展多類別、多樣化以及針對性的訓練,應凸顯語言應用精準性以及體系結果多樣復雜性。
4.2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應凸顯實踐形式與具體內容的真實性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環節,應依據教學內容開創合理適應的真實性應用交際情境,可模擬現實社會之中的不同交際場所,例如機場、商場、旅店、車站等,通過設置交際任務,實現既定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另外,應令學生之中的課堂意識有效淡化。例如,可通過借用學習用具、伙伴們互相拜訪、打招呼、指路、道別等情境,令教師與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提升學習活動參與性,令較為嚴肅的課堂環境變得更為生動活潑,形成良好的英語語言交際場所。在積極熱情的參與課堂教學營造的微觀社會環境中,學生將全面明確目的語的真正含義,并營造生生之間、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氛圍。令學生在豐富的解釋、驗證、重構以及修止等交際技巧輔助下,科學的理解掌握語言材料,優化知識結構。
4.3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應把握雙主體實踐原則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扮演權威者以及管理者角色,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并學習知識,無法達到良好的效果。為此,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應把握雙主體的實踐原則,也就是說應令教師以及學生均成為英語教學活動之中的主體,開展互動教學。實踐教育活動中,教師主體任務在于引領學生開展豐富的課堂交際實踐活動。當學生在語言輸入以及交際任務階段中需要獲取引導與輔助階段中,教師應同學生一同進行積極的交流互動,令他們可對語言材料更加有效的理解輸入,并令交際任務持續的開展下去,最終順利完成。例如,可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組建形成學習小組,在引導交流以及互動談論過程中,令學生積極自主的交流學習,并努力成為其學習上的好伙伴,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5 結語
總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應基于新課標要求,積極引入任務型教學方法,明確其內涵特征與綜合優勢。應契合學生特征、把握雙主體實踐原則、凸顯實踐形式以及具體內容的全面真實性,方能真正優化教學效果,契合學生語言習得習慣開創良好的學習環境氛圍,提升教學水平,培養學生掌握豐富的實踐技能,提升學習興趣,實現綜合全面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樂燕.淺析初中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組織的實施[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3):165.
[2]鄭悅.基于個體差異原則的初中英語教學[J].新課程(教師),2012(1):83.
[3]李學文.初中英語教學中任務教學模式探討[J].新課程(教師),2013.
[4]劉文玉.初中英語教學實踐策略探討[J].教育導論,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