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緊跟“高效課堂”的教育新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要以良好的師德,為學生做好表率;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珍惜學生的每一點進步;要授之以“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形成教育合力。
關鍵詞:良好的師德 學習興趣 授之以“漁” 教育合力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c)-0056-01
當“高效課堂”的春風吹遍華夏大地之時,怎樣才能緊跟教育新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1 教師要以良好的師德,為學生做好表率
教育是無私奉獻的事業,是愛的事業。教師走上三尺講臺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臺為人師表。教師要樹立“育人先育己,正人先正己;學校無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師無小節,處處做表率”的意識,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讓自己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師只有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整潔的儀表影響學生,以和藹的態度對待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性,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2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1 靈活運用直觀教具,創設情景
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表情、動作、實物、簡筆畫和詞卡等直觀教具創設情景,在情景中練習學生的聽說能力。如教學完頭部各部位的單詞后,師生一起邊讀單詞邊畫畫:先畫出五官,再涂色,比一比誰畫的漂亮,最后依次用“This is…(五官)”“It’s…(顏色)”句型介紹自己的圖片。學生個個爭著搶著表演對話,整個課堂都沸騰了,不僅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而且體現了真實的交際情景,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覺得“上英語課有意思”。我作為學習的參與者,也積極投入到活動中,這樣師生關系更為融洽,“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也就水到渠成了。
2.2 運用肢體語言,營造樂學氛圍
教學中要根據具體的學習內容,充分利用手勢、眼神、動作、表情等肢體語言,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幫助他們理解教學內容。在教學字母時,盡可能地用手勢或身體表示字母的大小寫,如教學大寫A,表示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兩腳叉開;另一種是兩手手指相對,掌心分開大拇指相連做中間的一橫。引導學生來想象“怎樣用手勢表示字母”,然后進行交流,最后表演給大家看。對于這種有趣的字母學習法,學生樂于使用,課堂學習氛圍很濃。又如在教學“happy和sad”時,教師邊做表情邊讀單詞和句子,學生很快就理解了學習的內容,緊接著又利用互動活動“你說我做”或“我表演你說句子”等形式進行句型操練,學生不但掌握了知識,還學會了交流,同時達到了幫助學生建立語感的目的。肢體語言的運用,在教學中起到了化難為易的作用。
2.3 巧用活動,增強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
小學英語倡導“寓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于活動中”,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時間得以有效的利用,那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就顯得格外重要。如三年級教授五官時,編寫了這樣的Chant:耳朵ear聽聲音,眼睛eye看東西,鼻子nose聞氣味,嘴巴mouth吃東西,牙齒tooth刷干凈。在學習了“How much?”這個句型后,友讓學生帶了一些實物:水果、玩具、學習用品等,扮演不同角色,用英語進行交流:“Hello!May I help you?Yes.I’d like….How much?”“Oh,10 yuan.”“No,5yuan.”使學習來源于實踐,回歸于生活。孩子們在活動中感受到學英語的樂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另外游戲要本著“玩”是形式,“學”是目的原則,使學生在聽、說、唱、做、玩的過程中,學有所獲。寓教于樂的形式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3 珍惜孩子的點滴進步,多鼓勵,少批評
烏申斯基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對于孩子來說,教師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可替代的最燦爛的陽光。”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及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愛護和尊重他們,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每個孩子的起點和自身特點不同,如果隨意比較,一不小心就會給孩子帶來一種被否定的感覺,從而影響孩子學習的興趣,甚至刺傷孩子的自尊心。當學生通過努力取得進步時,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為自己的進步感到驕傲,這種自豪感和成就感能促進孩子對英語更加感興趣。但是并不是說他們的缺點不能批評,可以聽之任之,只是批評和表揚是出于相同的目的,那就是愛。因而批評的方式比批評本身更重要。要讓學生不傷自尊,人格不受侮辱,從內心深處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由衷的愛護和幫助。也只有這樣師生關系才能和諧,感情才能融洽,才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4 授之以“漁”,教給學生良好學習的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教學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利用拍手游戲教給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開口,多聽錄音多模仿,多用英語進行交流;平時養成課前預習、課后鞏固的好習慣,做到學習主動、輕松、扎實,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5 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形成教育合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學生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小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如果老師、家長能與他們多交流多溝通,共同關心他們的成長,使他們明確學習的重要性及學英語的意義,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就會逐步養成。十年前,我曾要求“家庭作業家長必須簽字”,后來發現有個學生的簽字是“奶奶簽”,當時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來了解到:原來他父母常年不在家,家中只有奶奶,他教會了奶奶“奶奶簽”這三個字,而奶奶用學會的這三個字督促孫子的作業。這位奶奶的執著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以后我經常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年輕的家長們深受感動,喚起了他們對子女教育的重視,使很多的家庭教育逐入正軌,發揮良性作用。
教師要不斷地鼓勵和學生“English,I can do.”只有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運用,做到學中用、用中學,才會學得輕松。同時只有學生“動”起來,課堂才能“活”起來,學生才有可能快快樂樂地從課堂中獲取知識;教師也會從繁重的教學活動中解脫出來,最終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從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韓薇薇.培養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好習慣[J].新課程(小學),2010(11):87.
[2]王麗英.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J].學周刊,2011(6):35.
[3]馮明.讓小學英語課“活”起來[J].新課程學習(上),201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