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的課程標準對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個性發展,同時也要尊重學生的需求。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對于小學數學的學習。在新的課程標準下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習興趣 趣味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c)-0067-01
數學是一門特別抽象的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自身不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易產生很強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采取有針對性趣味教學方法,以此來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學習從被動轉為主動,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效果。
1 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方法
1.1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
采取發現、啟發和討論等先進的教學方法,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可以通過啟發、引導等方法,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有助于學生形成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這也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課標的教學過程中,既要有改革創新的精神,又要考慮實際的教學效果,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例如,在講解“循環小數”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于鐘表的時針進行觀察,觀察時針從1走到12,又從1走到12,時針在轉動的過程中,不斷出現重復的現象,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體會“循環”的含義,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循環小數的含義。
1.2 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
將“升學率”最為最終教育目標的應試教育,使得師生關系常常處于非常緊張的狀態,在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模式下,學生很難形成創新意識,嚴重影響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應該創新現有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轉變現有的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努力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其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一是講故事學數學。針對小學生非常喜歡聽故事的特點,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把需要傳授的數學內容編排進有趣的故事情節中,通過講故事來實現相應的教學目標。二是做游戲學數學。將數學的學習融于游戲中,可以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能夠在游戲中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三是做手工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做一些與數學有關的小手工,加深學生對于抽象數學概念的理解,在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四是說口訣和歌謠學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的時候,可以將一些難于記憶的數學結論編排成口訣,便于學生記憶,也可以將其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學生誦讀,同樣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最后是唱歌曲學數學。數學教師可以將一些重要的數學知識編成歌曲,然后可以讓學生在課上演唱,學生在進行演唱的同時,也將抽象的數學知識掌握了,同時也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 將數學教學聯系生活實際
我們生活在豐富的社會生活中,其中蘊含著很多科學知識,抽象的數學問題往往也來源于我們的現實生活。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可以巧妙地將復雜的數學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通過給學生舉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復雜抽象的數學問題,可以增加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認同感,這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數學是抽象的學科,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還原于現實生活中具體的例子,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加深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更好地實現數學教學的目標。
3 鼓勵學生自主探索
數學的學習,就是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來解決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善于發現問題,找到和發現帶有“問號”的東西,并爭取把“問號”轉變成“句號”。這個轉變的過程,也正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這種方式的學習可以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可以使數學教學達到更好地效果。在學生求知的欲望被激發后,數學老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的學習活動中,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例如,在對“圓錐體”的相關知識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改變原有的“教師進行演示,并進行相應數學推導”的教學方法,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動手進行驗證,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進行自主探索。例如,向學生展示一個圓柱容器和一個圓錐體,可以給學生一些引導、啟發,然后讓學生猜一猜,所展示的圓錐體的體積是圓柱容器的幾分之幾?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測,可以引發學生對于最終結果的好奇心,進而增加學生對于試驗驗證的興趣。
4 增強教學互動
要想將數學學習的過程轉變成一個充滿情趣和智慧的過程,就得轉變傳統舊的教學理念,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努力將老師與學生的關系轉變成一種積極互動的關系。老師對于學生的態度,學生之間的關系等將會對學生心里的安全感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友好互助的學生關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數學教學效果的重要保障。在這種教學理念下,為了進一步增強小學數學教學的效果,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應該充分調動所有的器官,及時準確地獲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出的信息,針對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對于教學的內容和方式方法進行調整,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可以對其及時的鼓勵和幫助;當學生獲得一些進展和成果的時候,也要及時給予一定的肯定。
5 結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好所有知識的原動力。要想實現更好地數學學習效果,通過各種方法,多層次、多角度的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是最有效的方法。當學生產生了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之后,數學的學習就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不再是抽象復雜的,而會變得更加具有吸引力。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對于教材進行認真研究,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心態,對于教學的方法和內容進行創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努力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石紀生.淺析小學數學趣味教學探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11):42.
[2]楊永文.淺析小學數學趣味教學探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55).
[3]楊佳祺.探究小學數學趣味教學[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上旬),2012(12):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