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游戲是人類社會中廣泛存在的文化現象,也是人的一種重要的文化生存形態。當然,它更是兒童的文化生存形態。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與有效的活動形式非常重要,它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果。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是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課堂教學 游戲活動 素質教育 教學效果 關鍵因素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c)-0106-02
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首先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趣味性是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特征的體現。“孩子們的世界就是游戲的世界”,根據孩子們好奇、好玩、好動、好表揚、好模仿的心理特點,設計出新穎、有趣,能充分調到學生學習興趣的游戲,適宜的英語游戲可以把英語知識的學習與知識運用有機地結合在課堂教學,從而擺脫枯燥、沉悶的傳統英語課堂氣氛,發展了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達到了“學中有樂,樂中促教”的作用。
但是怎樣避免為了游戲而游戲的教學形式,擺脫無意義的游戲訓練而設計出真正有效地游戲并具體運用到課堂發揮其該有的作用呢?我認為要把握如下三個方面。
1 掌握小學英語游戲設計的原則
1.1 游戲必須符合學生心理特點
小學二年級學生剛入學不久,對生活有新鮮感,但又不習慣,學習理解能力差,但對事物的學習有好奇感,所以對于一、二年級的學生游戲設計應簡單、明了,使學生便于理解、易于操作;三、四年級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形象思維過渡的時期,能進行一定的抽象思維,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模仿性強,可采用全身反應教學游戲;五、六年級學生開始進入少年期,身心的發展正處在由幼稚趨向自覺。可采用魔術游戲引發好奇心,讓學生親身體驗或者設計活動類游戲,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完成任務與實踐挑戰,與人互助,分享喜悅。
1.2 游戲必須符合科學規律
1.2.1 趣味性
小學生天性好玩、好動,注意力不能持久,目標感差,意志力較弱,在很大程度上憑興趣支配學習。因此,教師在設計游戲的時候,要避免游戲枯燥或同一游戲反復使用。
1.2.2 猜測性
小學生天性好奇,如果學生已知謎底就會對謎題不感興趣,所以要求教師在設計游戲時,要考慮到怎樣密藏道具,怎樣語言導入以及烘托氣氛,最后達到出人意料的游戲效果。
1.2.3 對抗性
很多小學生經常喜歡體現出自己的優越感,太難或太簡單的游戲都會隨時降低學生的參與游戲的欲望。因此我們在設計游戲時,利用兒童的好勝心理,由提供游戲的間接興趣達到逐步掌握英語知識的目的。
1.2.4 合作性
在游戲或活動中,我們既要提高學生的知識,又要提供學生文化與情感等三維目標,我們只有創設出合作性的游戲或活動才能培養學生與人交流、團結互助的高貴品質。
1.2.5 順序性原則
有的游戲存在一定難度,進行游戲時有必要遵循游戲難易,由易到難,因地制宜,步步為營,逐步提高。
2 發揮小學英語游戲的課堂實際應用
2.1 趣味性游戲的應用
比如傳統英語課堂,在教句型“what’s this?”“It’s xxx”時,部分教師會經常指著書本、桌子、尺子等物品來進行句型的操練,這種操作過于單調,喪失了游戲的趣味。
我們可以這樣來設計:教師準備一個道具—— 麻繩,將長長的繩子扎成一個帽子,師:What’s this?生:It’s a hat.待學生答對后給予肯定;接著繩子形狀猛然一變,變成了捆在腰間的一根皮帶,夸張渲染一翻后,師:What’s this?生:“It’s a belt”。這樣教師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道具—— 繩子,繼續變出足球、籃球、排球等,教師可以通過活動法跟學生邊說英語句型與單詞,邊玩球類游戲,最后教師把繩子變成面條、蛇、頭發等,通過這些活動的培養學生從形象思維建立與事物的本質聯系。
2.2 猜測性游戲的應用
比如傳統英語課堂,在教句型“what color is it?”“It’s ×××”,部分教師會拿著顏色卡片或者指向學生的衣服顏色,這樣設計出的游戲不具備有猜測性,不足以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
我們在教學中可以這樣來設計:教師在課下準備好幾種主色顏料以及調好混和色顏料備用,12個空的礦泉水瓶,一塊黑色的布。教師事先把顏料裝在12個瓶蓋內,并記住各種顏色的次序。課堂教學時,教師可請學生上來互動,讓學生說出水的顏色,全班猜猜后面會發生什么變化,然后,教師把黑布蓋在礦泉水瓶上。師:Guess,what color is it,now?A生:I think it’s blue.B生:I think it’s red等等,最后老師渲染氣氛,說這是見證奇跡的時刻,邊搖動水瓶,使水漫過瓶蓋內的顏料使水成功變色,達到讓學生出乎意料的效果,讓學生興趣極高地參與了整個游戲過程,并引領學生進行科學活動探究。
2.3 對抗性游戲訓練
在對抗性訓練中,可采用加分機制,增強學生的榮譽感。訓練音標可采取聽辯單詞的對抗性游戲中Bad-Bed.Are they the same?Are they the same?聽到的兩個單詞發音完全相同,讓學生馬上舉手;聽到的發音不同,讓學生馬上跺腳。答對加分,答錯扣分。鞏固單詞記憶時,老師可在黑板上寫滿了復習的單詞。在一處規定起跑線,老師喊“Ready,go!”學生拿著粉筆快速沖向黑板,又快又準確者,則贏得一分。在整個對抗性游戲中,學生使命感十足,注意力集中,學生學習形成良性競爭。
2.4 合作性游戲訓練
傳話游戲“ear by ear”,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習慣與人口語交際的能力。傳話時要求認真聽,特別要求學生記住別人說話的內容,口齒清楚地把話傳給別人。
角色扮演,讓學生分小組模擬生活中的各個場景,要求學生在各小組內進行充分交流與溝通,各小組之間做好角色分配與定位,體會各個社會角色的責任,體會語言在社會中的作用。
3 注意小學英語游戲教學中的某些事項
由于游戲是為一定的教學內容服務的,所以如果老師和學生要充分地參與教學游戲,并且要做到比較成功,應該注意:
3.1 游戲前的準備
3.1.1 材料的準備
包括實物、圖片、視頻、游戲材料。
3.1.2 經驗的準備
教師應在私下熟悉該游戲,有過預演,做到心中有數。游戲前要對兒童把游戲規則講清楚明白,老師也可以適當地渲染一下氣氛,讓學生既興奮又期待,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戲中來。
3.2 要維持游戲的公平
好勝、好表揚是兒童的天性,游戲中的競爭機制給兒童無限地激勵。兒童非常在意游戲的結果和老師對自己的評價,一個不公平的結果會讓兒童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甚至產生對老師的排斥心理。因此在游戲操作時,老師應注意:
(1)設計與選擇游戲時必須考慮到游戲的規模,也就是參與游戲的學生人數,因為游戲規模涉及教學的可行性。游戲的設計盡可能地使學生盡可能地全面參與,游戲幅射范圍要大,切不可讓大部分學生閑著無事,只當了觀眾。要使學生全面參與,我們必須給學生指派任務,比如,上面有學生在表演各種興趣愛好,我們就得要求臺下的學生認真聆聽,要說出自己愿意加入哪個興趣小組,并要回答興趣小組組長的問題才能加入這個興趣組。(2)游戲應遁序漸進。我們應當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學生主體特性,按照學生的真實興趣與生理特征要設計游戲。所以玩游戲時要遵循先簡單后復雜,先單一后綜合的原則,只有這樣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規律。(3)要公平對待所有的學生,要給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要多注意后三排學生以及脫群、內向、自卑的學生,要把他們及時拉到游戲的隊伍中。
3.3 要把握游戲的時間與空間
設計與選擇游戲在時間上,要分析游戲適宜開展的時間、游戲可持續的時間以及游戲占用課堂時間的比重。有些游戲有著自身的時間要求,如利用不同的花朵開展顏色游戲就應該在春天開展,認識動物的游戲適合在夏天開展,一葉知秋等制作書簽類游戲應放在秋天開展,而雪人游戲適合在冬天開展。游戲的時間還要把握一個熱度,不能一開始1~2分鐘就馬上結束了,這樣達不到烘托氣氛的時間,學生的注意力形成與熱情投入需要一個時間過程,建議游戲時間控制在6~8分左右為宜。
3.4 課后做好游戲總結
在課后反思每一個課堂游戲,我們都能從中吸取到成功與失敗的經驗,為該游戲準確地定位以及學會高效創新。
4 結語
“一個無任何特色的教師,他教育的學生不會有任何特色”,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對教師角色做過這樣的論斷。“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認為英語游戲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不能守舊,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符合時代的發展,只有設計出非常有效的教學形式,設計出兒童喜愛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活動,最終才能符合學生的真實需求,才能創造高質高效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 徐虹.淺談小學英語游戲教學活動[J].百家雜談,2012(17).
[2] 魯子問.小學英語教師專業能力必修[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 秦敏.游戲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探析[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