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數學課教學應以強化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為目標,適應實用型、技能型專業人才的培養。因此,對傳統的中職數學課教學進行改革,使數學課教學更好地為學生專業學習服務。
關鍵詞:中職 數學 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c)-0126-01
近些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高中畢業生的升學率達到90%以上,初中畢業的學生多數都涌入到重點高中或普通高中。進入中職校園內的學生越來越少,中職學校為了生存,只能將文化基礎很薄弱的學生招入校園。這部分學生中絕大多數在初中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數學學科更是厭煩。所以,中職學生的數學課很難上。教師一邊火熱,而學生卻冷眼旁觀或置之不理。無法達成中職數學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目標。更談不上為專業學習服務。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對數學課程教學進行改革。
1 數學課教學內容改革
(1)教學內容改革的基本原則。以強化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目標,數學課教學內容應適應實用型、技能型專業人才的培養。教學內容的改革應有利于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和基本素質的培養,有利于專業學習和今后的發展。
(2)教學內容改革的依據。組織數學教師與專業教師及行業專家、能手進行深入研討,深度挖掘專業知識與數學專業知識的結合點。掌握專業學生技能培養的典型工作任務和核心技能培養所需數學知識深度和范圍。對數學課教學內容進行改革。
(3)教學內容改革的實施。數學課教師要經常走進專業課教師的課堂,學習專業的相關知識。將數學知識與生產中的應用結合起來,將數學課程教學與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緊密結合起來。注重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專業問題的方法和能力的培養。根據不同專業對數學知識的不同需求,開發編寫適用于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使用,具有專業特色的數學課程教材。專業課教師要參與數學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之中。
2 數學課教學方法改革
在中職數學課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以理論知識講解為主,以課堂練習和習題解答為學生鞏固知識的手段。但學生對此卻不感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思路上和教學技巧上應突破傳統的授課方式的束縛,創新授課方式,并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采用討論式教學。所謂討論式教學法是指經過預先的設計與組織,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后圍繞某一問題相互討論,并通過師生間、學生間的多邊交流,互相探討,從而獲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教學模式。
討論學習的目的是要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嘗試成功喜悅。在討論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們積極大膽發言參與討論,教師進行指導時,應重點指導基礎薄弱的學生學習,了解他們的思維狀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教學能力、研究與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現場教學。所謂的現場教學是指在自然和社會現實活動中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現場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必要的補充,而且是課堂教學的繼續和發展,是與課堂教學相聯系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通過現場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培養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將數學課教學引入專業技能教學或生產現場,當學生們帶著問題走進車間、走到生產一線,學生置身于工作任務前,不再像在教室里上課那樣無精打采,不再瞌睡,他們的眼睛瞪大了,一部分學生開始思考,一部分學生在老師提出問題后也開始思考。漸漸的學生融入了濃濃的學習氛圍之中。
3 數學課教學評價改革
評價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科學合理的評價能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薄弱的基礎,很低的考試成績,老師的呵斥在很多中職學生的心理留下了陰影。因此,改革以往單一的以考試評定學生學科成績的方法,在數學課程評價中將學生的學習態度、自主學習的能力、思維能力、學習成績、團結協作精神、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內容列入考核評價之中。
4 數學課教學改革的實踐要求
數學教學的改革需要學校管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三個方面的密切配合。
(1)學校大力支持數學課教學改革。學校及教學主管理部門應高度重視數學課教學,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數學課程改革研究,將數學課教學改革納入學校教育科研項目之中。
(2)教師應積極投入教學改革之中。教師是教學改革的主體。在教學改革活動中,通過教師的教學來提高學生的素質,使學生的思想觀念發生轉變。數學教師應深入所教專業,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將專業知識滲透到數學課程之中。學習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方法。數學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團結協作,一同開展教學研究。
(3)學生轉變學習態度。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育過程的終端。教育教學的效果體現在學生的身上。學生如果沒有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是學不好數學課的,更談不上數學知識在專業上的應用了。所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問題。教學過程中采取引導、教育、激勵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學習態度。
教師可通過案例教學等方法,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對專業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認識;俗話說“聽其師,信其道”,教師要用知識、能力和新的教育理念去征服學生,用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在講課時要化繁為簡,深入淺出,語言生動、引人入勝;在課堂上教師要經常表揚學生的優點,要善于創造時機和條件,使學生有表現自己優點和長處的機會,及時表揚學生的點滴進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難題,讓其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自豪感,讓學生感覺到聽老師講的數學課就是一種享受,這樣才不會放棄學習,才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5 教學改革效果及存在的問題
5.1 教學改革效果
(1)學生的學習態度有較大轉變,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很大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有較大提高。
(2)師生關系有較大改善。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多了,問題討論熱烈了,互動配合越來越融洽了。
(3)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有了顯著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有較大提高。能較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得到學生較高的評價。
5.2 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1)數學課教師的數學知識在專業中的應用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2)應加強現場教學準備、組織及學生的安全管理。
(3)教學內容改革有待于進一步論證和完善。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和實踐。在改革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數學課教學改革推向深入。
參考文獻
[1]劉正德,轉變學生不良的學習態度方法初探[EB/OL].2009-06-15.lqedu.net.cn/.
[2]趙俊,討論式教學法的運用[EB/OL].gyswdzx.com/Show_Article.aspxid=513#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