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今新課改的實施過程中,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模式下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新課改 信息技術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c)-0130-01
2002年信息技術課正式納入吉林省學業水平考試課程。2007年吉林省進入新課改階段,信息技術課也被列入新課改的課程。我們可以看出信息技術課在高中階段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目前的高考狀況,信息技術課不是高考科目,所以有時導致班主任、家長、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是很高。高中信息技術和以往的計算機課已截然不同,內容和目標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在教學模式中信息技術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目前“任務驅動”教學法已被廣泛應用,教學模式呈現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特征。如何在此模式下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尤為重要。通過十幾年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一些實施方法與心得,希望與廣大的信息技術教師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1 對教材內容的領悟與升華
在實際的教學中,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存在一些問題,學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們要首先吃透教材,領悟教材中哪些知識點是學生必須掌握,哪些知識點是學生了解的。這樣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創設教學過程及知識的傳授。知道應該講哪些知識后就要將傳授的技術進行升華了,將用何種方式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這就需要創新、研究了。例如:我們在講《計算機的組成》這節課時,就拿一臺計算機開始進行拆解、組裝。這樣學生從直觀上就可看到每個硬件是什么樣子,如何把這些硬件組裝在一起后就成了一臺計算機。從直觀到感觀上的一個升華,從而使得學生只聽其名不見其形的狀態消失了。
2 培養學生敢于動手、勤于動手的能力
“實踐出真知”,只有在實際操作中,學生才會發現和處理許多問題。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技能性很強的學科。知識性為技能性提供基礎,學生通過動手后的實踐將知識掌握、領悟是學習信息技術學科的重點。所以,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必須做到精講多練。精講多練就是多一些上機操作的時間。俗話說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多練習,學生自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從中品嘗到收獲的樂趣,逐漸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在教學中,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給他們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 多一份成功的體驗,給學生一種到達成功彼岸的力量。比如:我在講《信息處理》這節課時,我就選了一首歌(是當時最流行的),先讓大家將這首歌聽完后,我設定了一個教學任務:“就是想把這首歌截取某一部分后想作為自己手機的鈴聲”。同學們聽完我設定的任務后都在想如何能夠實現,同學們就會在一起進行討論,最后找幾個同學到電腦前進行操作讓他們來實現這個教學任務。任務解決后同學們既得到了鍛煉,同時也得到信息的共享。班級的同學會學到很多種對于這個聲音信息的處理方法。
3 突出課的活動“效果”
課堂中的教學活動要和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密切相關,所有的教學設計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師在設計學生的活動更要準確地體現教學重點,且能體現出學生在活動參與中的理解、表達能力的培養,活動參與后達到意義建構的程度即活動效果。例如:我們在講解《幻燈片創作》這節課時,為學生提供素材,讓學生自主來完成一節幻燈片的制作。但是在制作過程中一定要強調給學生你做的幻燈片是要表現什么內容,你所提供的文字信息、圖片信息、聲音信息或是視頻信息是不是能夠體現內容。不要花了很多力氣設計的活動,只重視活動形式,而忽視了活動效果。
4 興趣的激發與培養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了解我校學生的現狀及信息技術水平,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例如:我們開辦信息技術興趣小組。根據實際情況每周安排一定時間對學生進行指導。現在我們學校每個教室都有多媒體平臺,而這些多媒體平臺的維護非常繁瑣,基本上每天都有狀況出現(主要是系統和軟件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我提議我們軟硬件維護小組的同學學以致用,負責本班多媒體平臺的維護工作,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增強了他們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5 重視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新課改的形勢下,每個學科都需要信息技術學科的配合,每個學科與信息技術學科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例如:當高一數學課進行到《算法初步》這章內容時,我有意識的在教學中融入算法的有關知識,從信息技術課程的角度分析數學課中的算法,并指導學生調試數學教材中的有關算法程序,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算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時適當使用英文版本的軟件,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科技英語水平。
6 分層次教學
通過調查了解,教學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照顧大多數同學,以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為中心,逐步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自主學習、團結協作的能力。對于具體的知識,有些學生基礎好,有些基本不會,對這兩類的學生,我們要區別對待,布置不同的教學任務,讓他們都有所做,有所收獲。基礎好的學生,讓他們通過學習對已有的信息技術知識進行整合升華,提高信息素養,培養他們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我們高一必修課的主要教學任務。對于基礎不好的,由于硬件緣故,很多鄉鎮初中虛設信息技術課,學不到什么內容,甚至連最基礎的指法都不會。這類學生要多補基礎知識。但教學還是以課本為主,基礎不好的,只能點點滲透。
7 開展競賽,強化興趣
不定時的組織學生進行比賽,既活躍了學習氣氛,又增添了學生的主動性。同時學生在競賽過程中達到了“練”的目的。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經常組織學生進行一些競賽,如:指法練習比賽、鍵盤錄入比賽等,并設置各種稱號,如最佳鍵盤手、最佳進步之星等等。
信息技術學科如今還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我們教師只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認真實踐,及時總結,才會有創新,才能提高中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形成較好的信息技術素養,使他們主動地學習,計算機學科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操作為核心,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使學生的計算機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參考文獻
[1]魯正火.信息技術教學論[M].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2]湯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誤區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06(10).
[3]李藝,李冬梅.信息技術教學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