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前教育工作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兒童健康成長,本文通過調查研究與文獻分析,對作為未來學前教育工作者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作出總結與概括,以期為相關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院校與機構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學前教育 職業能力 幼兒園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c)-0152-02
21世紀,作為人才競爭強烈的時代,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關系著兒童的健康成長,也關系著一個國家發展的未來。近年來我國在學前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投入,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仍然存在很多困難與不足,主要體現在學前教育師資匱乏、區域發展不平衡、學前教育資源短缺等方面。自2010年11月《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的頒布,人們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未來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關注,如何培養能夠勝任從事學前教育工作的教師,以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具備什么樣的職業能力成為學前教育領域研究討論的熱點話題。
1 學前教育專業發展現狀
據調查,當下我國從事學前教育工作的教師總量嚴重不足,而且各地存在教師質量和數量差異性大的現象,尤其在一些農村地區,這一現象更為突出,有些農村地區幼兒園的師生比甚至達到1∶30,嚴重影響著幼兒教育的健康發展。
近些年來,隨著網絡報道的各地幼兒園不良事件,使得社會各界對學前教育領域的工作越來越重視,尤其是2010年11月《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的頒布,進一步將學前教育專業領域推向了風口浪尖,文件中對學前教育的辦學規范、教師素質等作了相關的要求,將會對各地幼兒園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長期以來幼兒師范院校都作為我國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主力陣營,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其培養的學生已不能滿足社會的主體需求,人們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隨著《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的頒布也形成了一陣學前教育專業學習熱潮,各地師范院校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專業,目前我國培養學前教育專業的院校已由早期的中職幼兒師范轉為中職幼兒師范、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師范大學組成的梯級培養;專業結構也形成了由中專、大專、本科、碩士、博士組成的立體式培養,近年來,各地又在探討培養初中起點的“五年一貫制”學前教育;在各層次院校培養過程中,又按照學生的興趣與特長形成了按專業方向的培養模式,如:學前教育英語方向、學前教育體育方向、學前教育藝術方向等。此外,隨著對幼兒園教師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的呼吁下,各省又展開了針對現有幼兒園教師的“國培計劃”,此項計劃的展開為提高現有各級學前教育教師專業素質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近幾年是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快速發展的階段,各地幼兒園師資缺口很大,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和走訪部分幼兒園對剛剛畢業從事學前教育的學生工作能力作以了解,主要問題還是集中在對工作的適應性慢、在某些突發事件的處理與教育方面的能力相對較差等。
2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
當前,我國開展學前教育培養工作的院校層次完善,各個層次的院校在其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過程中側重點也略有不同,同時也形成了各自的辦學特色。學者王劍蘭曾經對我國培養學前教育的中專、專科和本科三種培養層次的教育培養模式作了比較,得出的結論是:“中師側重藝體技能訓練,本專科側重專業理論的學習;本科比專科更重專業理論的學習研究,專科比本科較重視藝體技能的學習訓練”[1]。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對教育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其中各類層次幼兒園對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發達地區的幼兒園和一些雙語幼兒園不僅僅看中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的學歷,更加重視其綜合職業能力。
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頒布出臺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提出“幼兒園教師是履行幼兒園教育工作職責的專業人員,需要經過嚴格的培養與培訓,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其中對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的各項專業知識與能力作了相關規定。筆者依據相關文獻研究、問卷調查及走訪部分幼兒園,在分析相關材料的基礎上綜合概括出當前我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具備以下職業能力。
2.1 基本素質與能力
基本素質與能力是每一位學前教育專業工作人員必備的最基本的素質與能力要求,它是能夠完成學前教育工作的最低保障。具體要求如下。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應當認真貫徹和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身體素質,對幼兒教育事業具有認真負責的態度和飽滿的熱情,具有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具有良好的溝通與語言表達能力,掌握一門及以上外語并能進行雙語教學;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具有一定的藝術素養。
2.2 專業素質與能力
專業素質與能力是學前教育專業工作人員區別于其他行業工作人員的專業要求,它是順利完成學前教育工作和國家學前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具體要求如下。
(1)具有從事幼兒教育的專業素質與能力。
①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
從事學前教育工作主要的對象是幼兒,每個幼兒在其發展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學前教育教師應當關心熱愛幼兒,尊重個體的差異性和個性化發展,積極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②了解兒童身心發展規律。
兒童在其成長過程中首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大多數情況下在積極主動地自我探索世界、認識世界,在努力發現和學習過程中不斷地發展著自身的認知能力、社會參與能力、完善個性等心理活動。但就個體的發展而言,有共同的規律也存有個體的差異,因此,學前教育教師應當充分了解兒童的發展規律,并應努力在教學活動中積極探索和研究兒童發展,以促進兒童全面發展。
③能夠開展正常教學活動的能力。
應該熟知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五大領域的教育內容和培養目標,并能夠將各領域的學習目標與兒童發展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其有機整合成促進兒童科學發展的連貫課程體系。
④能夠創設和利用適合兒童發展環境的能力。
環境在兒童的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兒童在其生長過程中應有適宜其身心發展的環境。因此,學前教育教師應能為兒童創設一種安全和諧,能夠促進兒童成長、學習和游戲的教育環境,以利于兒童的情感、態度、身體等全面發展。
⑤應急事件處理與教育的能力。
在幼兒園的日常工作中,兒童的活動教育活動不僅僅局限于常規的教學活動,偶爾會有一些突發事件的發生,在遇到突發事件的情況下,學前教育教師應冷靜處理相關問題并應利用事件的規律對兒童展開教育活動,此類教育形式通常是兒童樂意接受并記憶深刻的活動。
⑥具有教育創新能力。
兒童教育有其自身的規律性,長期以來學前教育工作者總結出不少優秀教學經驗,為推動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做出了良好的貢獻。然而,當今社會需要更多的創新型人才,學前教育領域亦是如此,學前教師應當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因為教師的創新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兒童的創新意識,激發他們創新能力。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當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努力培養和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
⑦組織和管理能力。
雖然學前教育的工作大多在幼兒園開展,但是兒童教育工作是一項龐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整合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完成這一活動,在完成相關活動過程中組織與管理能力的高低決定著此次活動開展的順利與否。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當努力學習鍛煉自身組織和管理能力,只有具備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才能在日后兒童教育工作中組織協調各方資源,為兒童教育工作拓展更為廣闊的空間[2]。
(2)具有一定的文藝素養與能力。
從事學前教育工作人員應當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和藝術素養,并具備一定的藝術能力。人的文藝愛好源自遺傳和從小的耳濡目染,學前教育工作者的文藝素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幼兒在相關方面的興趣和發展,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當加強各方面的文藝素養與能力。
(3)開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學前教育工作主要從事兒童教育與管理,為了能夠積極有效的開展相關工作,在教育過程中積極探索兒童教育的發展規律,研究促進兒童健康發展的科學方法,并用以指導兒童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當注意培養自身科學研究的能力,為成為未來一名研究型幼兒教師而努力。
(4)具備一定信息技術能力。
當前,教育界的信息化程度非常高,利用各種信息媒體和技術開展有效的教育活動在學前教育領域也顯得非常重要,在兒童教育過程中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等,不僅有利于促進兒童的學習效果,而且會逐漸培養兒童的信息意識。因此,具備信息意識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已成為學前教育專業必備的能力。
(5)具有與國外學前教育合作交流的能力。
當前,我國學前教育與國際接軌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瑪麗亞·蒙臺梭利(Maria Montessori)、瑞吉歐·艾蜜莉亞(Reggio Emilia Approach)等學前教育體系對我國各大幼兒園辦學理念產生巨大影響。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應當掌握一門及以上的外語,并加強口語交流能力,為將來在從事學前教育工作中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做準備。
3 結語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是未來從事兒童教育的主力軍,對他們的培養關系到祖國兒童健康發展的未來。因此,作為相關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院校和機構,都應該認真研討如何加強和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以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未來學前教育工作者。
參考文獻
[1]汪珍.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能力培養的現狀研究[D].浙江:浙江師范大學,2012(5).
[2]祁海芹.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分析及培養[J].遼寧教育研究,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