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學生的學習方式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在教學改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這里,學生的學習方法指的不是具體方法,而是在語文教學當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傳統教學模式中,都以教師作為教學主體,學生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所以,在當前語文教學改革中,要注重學生主動學習方法的培養,使學生具有主體意識,在學習中發揮主動性與積極性。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 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c)-0172-01
自主學習就是通過教師的訓練,使學生達到主動學習和獨立學習的目標。自主學習,就是指學生本身為了實現學習目標,自覺進行學習的過程。所以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時要將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以學生為核心組織活動,使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了語文教學也應有自主性,首先要求教師要明確學生的自主地位,使學生積極研究問題,幫助學生實現自我閱讀、自我領悟、自我提高。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運用什么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廣大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
1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在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利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善于創造自主學習情境,正確認識學生當中存在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擁有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目的不是簡單地傳授給學生知識,而是應該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尤其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只有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充分發揮作用,使學生迫切要求解決問題,才能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如在學習《愚公移山》一課時,對于課文當中的“雜然相許”是這樣解釋的:“異口同聲地表示贊成。雜然,紛紛。許,贊同。”在實際學習中,我認識到這一解釋與文章內容有相悖之處,我認為解釋為“紛紛表示贊同”比較適合。如果直接將自己的意思講述給學生,可能會有的學生不認同,所以我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文中有兩處置疑愚公行為的問句,一處是:“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還有一處就是愚公妻子的疑問,愚公的妻子是不是一直同意愚公的行為呢?是不是全家人一致同意呢?同學們考慮一下,這兩處疑問的口氣是否一樣?針對我的問題設置,學生們熱烈討論:兩個人的語氣是不相同的,一個人的語氣是關心,而另一個人的語氣是諷刺。愚公家有很多人,并且對于移山這件事也提出了很多意見,他妻子在開始就提出了疑問,而“異口同聲”表示一致同意,與文章內容不符,所以學生們都認為課本當中的解釋不準確,應該解釋為“紛紛表示贊同”。這種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意識,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興趣在學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古代教育家就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教師的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自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加以引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教學方法,運用新型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使課堂成為吸引學生的地方,學生才會有更大的收獲。要求語文教師的語言應該形象具體,使學生容易受到感染。所以在每節課的初始階段,教師就應該創設輕松和諧的氣氛,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語文學習當中。
在實際教學時,老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的形象性,也可以運用講故事的方法導入等,這些具有藝術性的導入方式開拓了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學習《醉翁亭記》一課時,首先應用多媒體展現具體的醉翁亭,先使學生初步了解醉翁亭的真實面目,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
3 創新教學形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新型教學手段,啟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如在學習《石壕吏》一課時,針對課文當中的“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這一句話,首先我詳細講解了這句話的意思,然后讓學生分別扮演差役和老婦人,在課堂上展示當時的情景,并且連續要求四組同學表演,讓同學們評論哪一組表演的更好,可以使學生深刻理解當時的情景,認識到古代官吏的兇狠殘酷,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生活的不易。這種教學方式不但使課堂教學變得有聲有色,而且升華了學生的情感、加深了學生的認識。課堂是學生活動、教師授課的主要場所,只有不斷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教師要善于創新教學方法,使學生積極投身于教學活動當中,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認識,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4 創設學習氛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語文課程學習中,學生應該具有主體地位。語文教學要依據學生的發展特點和語文本身的性質,正確對待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深入了解學生的不同需求,保護學生的探究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學生拼搏進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明確教學內容、選取教學方式、運用教學評價時,都應以這種學習方法為中心。在新一輪課改中,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要角色,教師要切實發揮主導作用,適時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指點,尊重每一個學生,在設計教學內容與采用教學方法時保證全體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如在學習《桃花源記》一課時,可以首先提出這樣的問題:課文當中的社會有哪些特點?你認同嗎?你認為什么樣的社會最好?同學們可以自由想象,大膽發言。同學們迅速被提出的問題所吸引,展開激烈地討論,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看法,并在全班當中發表了自己的意見,甚至有的學生還想到了當前社會中存在的不良現象,用這些現象來說明自己的觀點。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自己的自主意識,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做到這一點,就可以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在語文學習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置疑、積極研究、勇于創新,為學生創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投身到語文學習當中。
參考文獻
[1]邱君婭.尋找最佳“支點”,培養自主學習能力[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11).
[2]張正貴.淺談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0(34).
[3]江益華.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探索與思考[J].文教資料,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