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不斷創新和完善教學的方式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從而不斷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同時教師要抓住小學科學學科的特點,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和素養。
關鍵詞:小學科學 課堂教學 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c)-0179-01
新課改指出,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創新和完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小學科學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與初步培養科學素養的重要課程,因此作為一線的小學科學教師,要樹立新的教學理理念,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從而不斷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1 采用新的教學理念,樹立正確的課程觀念
要想提高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就必須要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使他們從內心深處認識到小學科學課程的重要性。只有重視小學科學這門課程,才能夠認真地研讀教材,完成備課這項工作,因此作為當代的小學科學教師,要積極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明確科學課程的理念。
1.1 對角色進行明確定位
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起到引導和指導作用,是學生的參與者,而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是教學者,學生是學習者,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2學生主動學習
學習科學課程的過程就是了解科學知識內容和價值的一個過程,同時還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整個過程中,學生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地進行學習,有助于發揮個性的特長,促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但是,教師要平等的對待每位學生,才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1.3 重視課堂教學
課堂是學生學習掌握知識的重要陣地,而課堂教學是學生收獲知識的政要手段,更加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作為當代的一線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白科學對于生活實踐和自身發展的重要意義,從而認真地學習科學知識,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2 創設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只有“好之、樂之”才能產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形成以學為樂的正確態度。創設具體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經,因此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一定要考慮到情境創設的有效性。教師在設計教學情景時,一定要關注教材資源,關注學生的實際,關注學生的差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設的教學情境要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達到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實踐提示我們,學生探索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充滿誘惑或新奇的問題情境。精心創設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情境,能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環境來感受科學,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逐步養成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潛能。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有效激發學習潛能,是促成科學課堂教學向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方式轉化的必要前提。
3 完善小組合作,促使每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方式,也是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展開活動的重要途徑。小組合作學習是與“個體學習”相對應的一種教學策略和學習組織形式,是以“合作”思想為靈魂,是以“小組教學”為重要組織形式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它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來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是一個有利于全體學生積極、主動、活潑發展的教學流程。具體來說,合作學習是將一個班級分為幾個由若干學生組成的小組,學生通過個體努力以及小組間成員的合作、互助,完成指派的學習任務,每個成員的學習活動成為整個小組學習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小組合作學習是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大幅度地增加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量,強化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合作教學讓我們嘗到了甜頭,體會到了小組合作學習給教師和學生帶來的樂趣。因此,在日常的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完善小組合作學習,促使每位學生都參與到進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4 科學合理運用提問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課堂提問的時機要恰到好處,才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日常的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科學合理的運用提問策略,不然會適得其反。課堂提問除了要有藝術性外,還要注重好的學習方法的培養。課堂提問的優化設計還必須注意到一個重要方面:以“提問”帶動“發問”,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實現師生共同解決問題或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當學生向教師提問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自己腦中打出一個個問號時,說明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和探究精神已經被激發出來,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有無比重要的意義。這樣的教學成效的取得除了要求教師要有條理清晰、簡練準確、妙趣橫生的精彩講授和閃光的個人魅力外,還需要教師富有啟迪性的講法和問法,以使學生對化學課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課堂提問在不脫離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特點的同時,適時適度、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加快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進程,而且使學生思維得到發展,同時也保證和提高了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形成有自己特色、適合學生口味的提問藝術風格,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5 結語
總而言之,在日常的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各種教學情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使學生能夠在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小學階段學生往往是感性強于理性,因此我們要盡可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從而不斷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朱德峰.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堂的有效性[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3(7):62.
[2]張桂珍.對當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認識與思考[J].基礎教育參考,2008(1):58-61,70.
[3]諸葛進寬.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科學課堂有效教學探索[D].東北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