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語文課標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要求,教師要將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作為重要的課題研究,從眾多方面不斷刺激學生的閱讀熱情,保證學生課外閱讀活動持續進行下去,從而保證學生能在小學六年完成100萬字的課外閱讀量。
關鍵詞:小學生 課外閱讀 習慣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c)-0190-01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擴展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100萬字的課外閱讀,對于小學生而言是一個相當高的要求,尤其是對于生活在農村家庭、沒有良好閱讀環境的學生而言,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如今這個信息來源異常豐富的時代,電視、電腦、手機都在與讀書爭奪空間,現代媒體的豐富、炫麗、娛樂和快捷等特點,都在吸引著小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寧可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打網絡游戲、觀看娛樂節目和偶像泡沫劇,也不愿意每天抽出20分鐘去讀書,尤其是那些內容健康、思想性、教育性強的書籍,更不受學生的喜歡。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就顯得尤為艱難和重要。那么,我們改從哪些方面入手來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呢?
1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需要長期的堅持,最忌一曝十寒。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學生完成課標規定閱讀量的保證,教師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這需要教師制定長期的課外閱讀指導計劃,并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逐漸延長學生的閱讀時間和閱讀深度。在小學一二年級,要求學生每天上午、下午各進行十分鐘的課外閱讀,閱讀內容以小故事、語言、童話、成語故事或簡易的古詩詞等。到了三四年級,閱讀時間延長到20分鐘,閱讀內容除童話和兒童文學外,適度增加一些名著故事,讓學生開始接觸名著中一些著名或有趣的情節、人物。到五六年級,學生功課負擔加重,校內閱讀時間改為半小時,鼓勵學生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提倡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自主閱讀。閱讀內容在原有的基礎上,開始指導學生閱讀《智慧背囊》《心靈雞湯》之類的美文,并閱讀淺顯的現代詩和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小說之類的文學作品。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開始需要教師采用一定的強制措施,比如:必須人手一本課外書,在規定時間一起閱讀;回家在家長的監督下,完成規定的閱讀任務等。隨著學生閱讀習慣的逐步形成,教師也要逐漸放手,讓學生由被迫閱讀逐漸變為自主閱讀。學生一旦有了自主閱讀的習慣,我們的課外閱讀指導也就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2 建立班級圖書園地
部分農村小學學校硬件設施較差,學校沒有圖書館、閱覽室,學校難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讀物,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收到了很大制約。教師要善于因地制宜,利用已有條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大部分學生都有一定量的課外讀物,閑置在家里也是資源的浪費。教師充分利用學生手頭上的課外讀物,建立班級“圖書園地”或者“閱讀角”,幫助學生實現學習資源共享。要派專人負責對課外讀物的管理,建立借閱和歸還等級制度,保證班級的閱讀活動能夠長期展開。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圖書園地”讓學生向別人介紹自己的課外書,介紹自己獻出的課外讀物的內容,介紹自己的閱讀感受,也可以向學生講述其中的經典和有趣片段。在學生的介紹過程中,能極大地激發其他人的好奇心和閱讀欲望,同時,也能促使本人產生一種自豪感,激發本人主動閱讀更多的課外讀物。
3 教師向學生推薦優秀讀物
記得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為三年級學生講了《威尼斯商人》的故事,過后很快忘記了。過了一段時間,偶遇一位學生家長,她告訴我她特意跑到市里為兒子買了本《威尼斯商人》,現在孩子已經讀完了,還經常與她探討書中的情節和人物。由此可見,教師的引導是促使學生閱讀不可忽視的動力。教師要采用多種方式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可以向學生介紹課外讀物的內容,比如,介紹三毛《巨人》的內容,帶動學生對三毛作品的閱讀;也可以介紹作品中的人物,比如,向學生介紹嚴監生這個吝嗇鬼的形象,帶動學生去閱讀《儒林外史故事》;也可以通過與學生探究課外讀物的內容,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幼兒學宋詞》中的哪首詞最易記易誦,哪首詞描寫的情景最美?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內外閱讀的拓展,帶動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比如,學習了《美猴王》后,向學生推薦《西游記》,學習了《景陽岡》后向學生推薦水滸傳,學習了《草船借箭》向學生推薦《三國演義》等。當然,對于內容較深刻的古典文學名著,可以推薦學生讀拼音故事和學生讀本。防止原著的繁、難、深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熱情。
4 成立讀書興趣小組
學生喜歡的閱讀內容和風格各異,女生喜歡多故事情節強或者優美的散文,男生多喜歡與戰爭、軍事、武打等內容的作品,但是,也有部分男生喜歡詞句、意境兼美的詩文,女生也有喜歡《三國演義》之類的歷史小說。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成立讀書興趣小組,讓讀書興趣接近的學生結成小組。小組成員在課外時間或者節假日一起來讀書,并互相介紹新的讀,交流閱讀心得體會。也可以組織不同的興趣小組,定期開展交流活動,達到互相影響、互相接受的效果,從而不斷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
5 定期展開各種讀書活動
在備受各種現代化媒體信息干擾的現代社會,大部分成年人都失去了耐下心閱讀的定力,這種閱讀環境對小學生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覷。因此,小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在沒有外力的干預下很難持久。教師在制定閱讀教學計劃的時候,要穿插各種讀書活動,以活動促進課外閱讀的持續性和連貫性。比如:低年級時,可以舉行講故事、成語接龍等活動,要求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進來;高年級可以舉行“課外讀物伴我成長、我與讀書共成長、課外書向我打開一個豐富的世界”等讀書交流活動。為小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讀書過程或者讀書成果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互相交流、互相探討,形成一種熱烈的氛圍,激發學生更大的讀書興趣。每次的讀書活動,都是一種促使學生積極課外閱讀的動力,驅散學生讀書的倦怠情緒,保證學生的課外閱讀持續進行下去。
總之,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和興趣,是一個系統的工作,需要從多方面推進,且要配合的相得益彰。同時,它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不斷采取引導、激勵,并時常為學生提供展示閱讀成果的機會,讓學生時刻能體驗到閱讀的快樂,并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和感受,激勵學生在課外閱讀活動中快活遨游。
參考文獻
[1]汪華姿.培養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2(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