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標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想立足課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必須將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努力構建理想化的高效課堂,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凸現數學教學的價值,才能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關鍵詞:打造 小學數學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c)-0208-01
在新課標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想立足課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必須將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課堂應成了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體驗數學再發現的過程,就是以學生為主體和中心的課堂,即所謂的“高效課堂”。教師應如何構建理想化的高效課堂,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凸現數學的價值呢?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構建有效數學課堂,應做好以下幾點。
1 潛心備課,功夫要下在課前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實現課堂高效,教師必須花功夫鉆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
(1)教師要備學生。及時了解學生個體差異,精心設計符合你這個班學生的認知水平,課堂內容如果不符合,就必須修改,因為這是關系到我們所講的這節課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學生興趣的一個關鍵之所在,而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是我們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課堂上使學生從生活中得出了結論,又帶著結論返回了生活,獲得真實的生活體驗。
(2)教師要備教材。課堂要高效,教師就要認真備課,吃準吃透,材,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既要靈活運用教材,又要根據學校、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理解,切實發揮教材的作用。其次,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情況,設計出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前置性作業。
2 巧妙組織,功夫要落在課堂
(1)精彩導入。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好的課前導入不但能營造輕松的教學氣氛,而且還可以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讓學生聽聽與課文有關的錄音或音樂,或講一個與課文有關的小故事,或展開一段與課文有關的精彩對話,或利用視頻短片導入等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2)激發興趣。在數學教學中,常常出現這樣的現象:老師在講臺上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在講臺下流露出消極厭煩的情緒或自己作別的事。因此,教學時要運用電教手段,通過聲、光、色、形,將數學的教授過程直觀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3)巧妙組織。對于小學生而言,缺乏自控能力,集中注意力時間短,是大多數小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作為教師,如果不善于組織教學,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注意力分散,課堂秩序混亂。在這種情況下是難以保證教學效果的。所以教師的眼睛應始終關注所有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在注意他們,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在老師心目中是有位置的。
(4)合作探究。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青睞。而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發展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
(5)巧妙練習。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能力范圍和教學內容適度安排,設計不同形式的練習。練習要設計得精彩、巧妙、有趣,給學生留下趣味,讓他們回味無窮。為了改變計算題枯燥、乏味的現象,可設計一些如“找門牌號、小猴闖關、摘桃子”等帶有童趣味的游戲性作業,把一道道計算題融合在故事情節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運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學習的興趣。
(6)培優補差。優秀學生在課堂中總是沖鋒先陣,當老師提出問題,他們最先舉手,這是教師就要優差結合。在課堂上要更關注學困學生。比如,一些簡單基礎的問題可以請學困生來回答,例題后的同類練習也可以請這些學生來黑板板演。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激發他們的自信心。
3 反思教學,功夫要用在課后
3.1 教師忽視了對知識體系結構的建構體系的反思
新課標中提到“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種角色的轉換,讓教師關注的也隨之轉換,往往忽視了對知識體系結構的建構。只有把這四方面知識(基礎知識、學科知識、條件知識和實踐知識)真正的構建成體系結構,才能真正的提高課堂效率。
3.2 教師課堂中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反思
合作學習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引入課堂,現已成為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不擇時機,不擇問題的要求學生探究,問題過于簡單,完全不需要討論;學生剛開始討論,教師就喊停,沒有足夠的學習時間與空間;小組成員沒有分工,學生同時在說,各說各的,沒有傾聽,討論形式上熱熱鬧鬧,實質上空空洞洞。因此合作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留于形式。
3.3 教師要讓學生嘗試錯誤的反思
在小學數學課堂練習中,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嘗試錯誤,引導其反思,自我發現思維中存在的矛盾,自我糾錯。我們可組織學生對出現的錯誤進行思考和討論,而這又不僅可以使得對于錯誤的糾正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更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
總之,高效課堂是一種思想,一種境界,一種追求。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把課堂還給學生,只有放下老師的架子和學生融為一體,才能達到培養學生自主發展能力的目的,才能打造適合自己教學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2](蘇)B.A.蘇霍姆林斯基,著.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