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基礎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已經成為當今廣大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最為關注的問題。在新課改背景下,要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不斷創新和完善教學方式,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注入生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從而不斷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最終實現素質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素質教育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c)-0215-01
教學過程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的,而在新課改背景下,大多數教師能夠將課堂交還給學生,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不斷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作為當代的小學數學教師,要盡可能的優化課堂的教學,將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
1 創設和諧愉悅的教學情景
要想實施快樂教學,就必須要盡可能為學生創設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時刻注意釋放和啟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從內心喜歡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以及鼓勵的話語,消除學生對于教師的恐懼心里,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使學生更加尊重教師、喜愛教師,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達成教與學的默契與和諧。另外,教師要將生活中的幽默感有意識的滲入到課堂上,緩解師生之間的緊張關系,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是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
2 將教法與學法完美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交流和自主學習能力
目前,教師的教學任務已經不再是單一的教授學生數學知識,而是要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的學習方式,為學生的終
身學習做鋪墊。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學習的主人翁意識,促使學生完成“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筆者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做到三個配合:一是注重情感交流,激發興趣,使教師和學生的心理活動能夠得到最佳配合;二是強化質疑環節,鼓勵學生質疑,但是要將教師設疑—鼓勵設疑—引導解疑的過程與學生求疑—大膽質疑—創新型捷達完美配合起來;三是教師精妙的講解與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完美的配合起來。
(2)創新和完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小學生的自控能力非常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減少學生在學習道路上面走的彎路,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但是,教師也不能夠完全將學生捆綁起來,而是要釋放的給予學生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探究掌握新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的表現不理想時,教師不要急于苛責學生,而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3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工具,優化學生的認知過程,突出教學的重難點
數學是一門抽象思維比較強的學科,教學中大多數的重難點都因為過于抽象而難以理解,以至于成為了學生學習的障礙。要想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就必須要能夠有效地突破數學教學的重難點,消除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盲區。實踐證明,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非常弱,單靠教師講述,學生根本就理解不清楚。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教師可以將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象,消除學生的距離感,讓學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學內容,解決一些教師難以講解清楚,學生難以理解清楚的內容,有效地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突出重難點,能夠幫助學生完成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揭示他們的本質屬性,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為學生更深奧的知識作鋪墊。
例如:在講解“圓的面積”時,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畫一個圓,且將圓分割成為均等的36份,且向對角的兩部分填充相同的顏色,然后各個部分移動到旁邊,將相同顏色的部分交錯拼好,能夠拼成一個接近于長方形的圖形。學生觀看到了一個圓變成一個長方形的過程,而為了使學生認識到圓的面積與拼湊而成的長方形的面積是一樣的,可以讓學生親手剪拼。問學生在剪拼得過程中發現了什么?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么有關系?然后,教師要給予學生時間考慮和交流,可以發現有學生說,長方形的寬就是圓的半徑,長就是就是圓的周長的一半,從而導出求圓的面積公式。這樣的教學過程,輕而易舉就將這節課的重難點解決了,還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提高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4 優化練習設計
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既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及時完成教學信息的反饋,還有助于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因此,練習的設計要有針對性、層次性以及多樣性,科學地分配練習時間,促進練習的優化,從而不斷提高練習的效果。另外,在課堂教學設計時,教師要以課堂的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難點以及學生的認知能力等因素為依據,精心的設計課堂練習。在引入新知識之前,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內容和學生已經掌握的基礎知識設計一些練習,鞏固學生已經學習的知識,同時為即將接觸的新知識做鋪墊,從而促進知識與思維的正遷移。小學生往往對于新事物的興趣比較高,因此,教師設計的聯系要多樣性,從而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最終達到提高練習效果的目的。通過練習能夠使學生突破原有的思維局限,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問題的實質,深化對問題的理解,從而更好的解決問題。
5 結語
小學數學課堂一定要緊緊圍繞著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突出小學生的自身特性,不僅要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要科學正確的傳授學生知識和能力。另外,教師要不斷的優化課堂教學,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將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劉如平.更新教學理念立足整體設計——談中小學課堂教學落實素質教育[J].課程·教材·教法,2001(5):35-38.
[2]張慧岐.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推進區域性素質教育[J].遼寧教育,1999(10):22-26.
[3]袁世超.新理念新方法新課堂—— 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3(31):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