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代社會生活中,青少年犯罪已經成為席卷全球的社會問題,必須倍加重視。青少年在這個時期會因身體的變化對心理產生重大影響,若在不當的條件或者誘因下青少年可能會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們應當預防青少年犯罪,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環境,結合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探索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對策。
關鍵詞:青少年犯罪 預防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c)-0220-01
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主人,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他們的體智發育不安全,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容易收到傷害,而且青少年的認識和辨別能力差,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理。在對青少年進行學校教育時,更應多加關注青少年在這個過度時期的身心特點,進行正確適宜的引導。
1 學校教育中存在是問題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和諧發展以及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目前,學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材大多停留在對理論和原理的描述和梳理方面,而對具體的操作方面說的很少。教師的教學也大多只停留在說教上,沒有讓學生有所體驗和實踐,這使得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的實際操作性不強。由于青少年時期的學業負擔比較重,他們對學習的關注度遠遠高于其他,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偏向于學習方法等方面的指導。現在的教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成績而對于德行的關注很少,這樣會使很多學生成績很優秀但是品行較差。例如很多學生對社會規范的漠視,做了壞事后沒有自責和內疚感,道德約束力極差,最后有可能走向極端的地步。
家庭作為社會的一個基本單位,對于孩子的成長教育有著重大的影響,人們將家庭稱之為人類性格的工廠。家庭的不同教育方式對孩子的人格特征形成有著不同的影響。家長對孩子的管理教育不能采用傳統的打壓控制的手段,這樣管理方式不利于和孩子進行很好的溝通交流,更不利于孩子的人格發展。面對網絡越來越普及,很多家長對網絡的了解全面,只知道網絡上有很多不好的信息因而對網絡產生恐懼心理,不愿讓孩子涉獵網絡,但由于這個年齡段孩子本身的逆反心理,這樣會導致孩子對這些不讓觸及的事物增加好奇心,使這些青少年更加難以管理和約束。
要想有效的預防青少年犯罪,就必須加強對青少年各個方面的教育工作,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能夠明辨是非,分清好壞,同時要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預防青少年犯罪,文化教育是基礎,道德教育是重要措施,法制和家庭教育是重要防線,生理和心理教育是關鍵環節。
2 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策略
2.1 道德教育對青少年的重大影響
在現代社會中,社會空間不斷擴大,利益集團更加多元化,人們的道德行為也失去了規范的約束力。青少年的道德行為和價值觀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約束,就會產生扭曲的道德人格。在青少年道德教育過程中,我們要以一種平等的姿態進行教育,避免在教育中一味的灌輸及強制懲罰現象,壓抑了青少年的道德自主性。同時,要強調實施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青少年良好的道德素質和健全的道德人格,要剔除道德評價中的功利性因素,純潔道德教育。要注重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重要影響,父母起到榜樣的作用。在道德教育中,我們應該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地實現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目標。
2.2 法制教育對青少年的約束
青少年的很多違法行為都源于其法制觀念淡薄,對法律認識不清楚。法制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增強青少年的法制觀念。現在法制教育在很多學校并未開設,教育程度也不夠,使得一些青少年對法律知識一無所知或者對掌握的一些法律知識理解不深,處于蒙昧的狀態。因此,學校在教育中應設置法制教育的課程,普及法律知識,培養法制觀念,使青少年能夠懂法、守法,從而自覺運用法律來約束和保護自己,充分認識違反法律的嚴重后果,自覺的遵守法律。要想防止青少年犯罪,只有同時加強對其他社會成員的法制教育,切實提高所有人群知法、守法水平,才能真正為青少年健康的成長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
2.3 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作用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導師,應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不斷努力完善自我,以人格力量來教育和感染子女,為子女樹立榜樣,努力培養孩子勤勞節儉、獨立生活和積極向上的良好品格。要主動學習和向孩子推薦一些健康向上的、高雅的文藝作品,與孩子有統一的思想陣地,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下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要盡可能采用青少年最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教育,遇到問題要及時與他們進行溝通和交流,用事實和有利的證明說明觀點,說服他們及時改正錯誤,絕對不能聽之任之。要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家長絕對不能因為自身的原因而忽視對子女的教育,若家庭破損,家長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對孩子對價關心,注意孩子的細微變化,同時需要朋友和社會給予關心和照顧。
2.4 對青少年生理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現在青少年一代,大多數心理比較脆弱,他們承受挫折和困難的心理能力不強,青少年的違法犯罪行為,很多是由于心理偏差造成的,比如不良的動機、消極的情緒、對周圍人和事的不滿等,若再有外界環境的負面影響,就會促成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在現代的快節奏社會中,精神壓力日益加劇,社會紛繁復雜,青少年心理發展本身有著整體結構的不穩定性,使得青少年往往很被動,顯得無所適從。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的教育,提高青少年對自我和社會的認識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解決他們在學習、交友、和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及時恰當的緩解心理壓力,消除心理障礙,從而健康快樂的學習成長。在教育時應當堅持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原則,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在教育的方法和內容上有所不同,堅持教育應當適應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
3 結語
青少年犯罪的預防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是一項關乎國家命運前途的偉大事業,不僅要通過教育使青少年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使青少年不斷完善自身各方面的素質,更需要社會各個部門各個層次的支持和努力。只有多管齊下,形成一種有利于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社會環境,青少年才能更加茁壯的成長起來。
參考文獻
[1]黃教珍,張停云.社會轉型期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預防與教育對策[M].法律出版社,2008:6-14.
[2]夏伯平,李夢莎,周美祥,等.上海市青少年犯罪問題調查與對策研究[J].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0,11(8):16-18.
[3]馬榮春.在校青少年的犯罪原因及與校方對策研究[J].青少年犯罪問題,2012,9(5):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