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血液透析濾過與常規血液透析的透析效果進行比較,其判定指標是對尿毒癥患者體內毒素的清除作用以及營養物質的改變影響。 方法: 對我院進行治療的28例病例進行分組,分組過程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其中常規血液透析組患者數為14例,每周透析兩次,每次4.5小時;血液透析濾過作用組患者數為10例,每兩周透析三次,每次4.5小時,以及每兩周血液濾過作用進行1次,每次4小時。在治療過程中,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期間的血液進行各項指標的檢測,包括Urea,Cr,Na+ ,K+,Ca2+,Cl-,Co2-CP,P-,β2-MG,ALB。 結果: 血液透析濾過組β2-MG的清除率明顯高于常規血液透析組。兩組的Urea,Cr,KT/V值以及透析前后血清白蛋白沒有明顯差異。其余離子的改善程度相差不明顯。 結論: 血液透析濾過相對于常規血液透析對中分子物質的清除作用,具有明顯的優勢。兩者對小分子物質的清除效果基本相同,并且在不引起蛋白質丟失的情況下,可以有效地改善體內酸堿平衡和電解質平衡。
關鍵詞: 血液透析濾過;常規血液透析 對比
【中圖分類號】R459.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4-0041-01
血液透析濾過作用是將血液透析和血液濾過兩種技術的優點結合在一起,在保證清除小分子物質的基礎上,對中分子物質的清除工作也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該技術所需的儀器設備較為特殊,需要使用大量置換液,因此使用費用相對較高,對血液濾過作用大范圍的應用于臨床治療帶來負面影響。本文將針對常規血液透析與血液透析濾過兩種方法對尿毒癥患者體內中小物質毒素的清除效果進行對比,觀察對營養物質的影響情況。
1 基本資料
1.1 患者基本信息。進行對比試驗的28例尿毒癥患者,被隨機分為兩組,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齡在28至70歲。原發病為慢性腎小球腎炎12例,多囊炎1例,慢性間質性腎炎2例,原發性高血壓3例,糖尿病腎病2例,良性腎動脈硬化3例。
1.2 分組治療基本情況
根據使用透析方法不同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1)CHD組(常規血液透析組)14例,采用Fresenius公司生產的透析器,其表面積為1.3平方米,超濾系數5.5ml/h·mmhg-1,Fresenius4008B透析機碳酸氫鹽透析液。時間安排為每周兩次血液透析,每次4.5小時,血流量每分鐘200至260ml,透析液流量500ml。(2)HDF組(血液透析濾過組)10例,采用德國貝朗在線式血濾機,透析器與透析液同上。置換液經血濾機將濃縮碳酸氫鹽和濃縮透析液送入人體,置換液流速為每分鐘75至80ml。血流量為每分鐘200至260ml,透析液流量為每分鐘800ml。兩組均采用普通肝素抗凝,穿刺于動靜脈內瘺穿刺。
1.3 對比觀察
1.3.1 標本采集
對于所有患者在本周第一次分別在透析管路動脈端取血標本,時間為透析開始和結束以前10分鐘內進行。注意在取血之前需將流速下調至50ml,防止出現內瘺血液重復循環導致檢驗結果出現問題。每次抽血量為4ml,其中2ml用于生化室使用,另外2ml交給免疫室使用。
1.3.2 觀察項目
使用生化檢測儀對血清尿素、肌酐、鈉離子、氯離子、鉀離子、鈣離子、磷、二氧化碳結合力、β2-MG蛋白以及清蛋白進行檢測。采用放免法測定β2-MG嚴格執行檢測標準。
2 檢測結果
2.1 常規血液透析與血液透析濾過對尿毒癥病人的β2-MG清除效果比較
透析進行前兩組患者的血清β2-MG基本相同,不存在明顯差異。經過透析治療之后,血液透析濾過組患者β2-MG明顯下降,常規血液透析組患者沒有明顯變化。
2.2 兩組患者Urea和Cr清除效果對比
兩組患者血清Urea,Cr相對透析進行之前呈現明顯下降,并且兩組間下降率基本相同,尿素清除比例基本相同。
2.3 兩組患者血清清蛋白比較
通過對檢測出的兩組患者的血清清蛋白數量的對比發現,兩組患者在透析前后血清ALB沒有明顯變化,說明透析作用沒有造成血清蛋白的明顯丟失情況。
2.4 兩組患者的電解質比較
在對患者透析使用前后對比發現,其濃度變化明顯,相對變化量大,但是兩組間進行對比,數據差異不大,因此可以判定在對于電解質的清除情況上,兩項技術基本相同。
3 綜合討論
β2-MG是由100個左右氨基酸組合而成的多肽,其相對分子質量為11800,屬于中分子物質,由于尿毒癥患者排泄功能存在異常,其體內β2-MG濃度相對正常人要高很多,一般為50倍左右,這也是引起透析相關性淀粉樣變性的影響因素,透析相關性淀粉樣變也是引起骨關節病的主要原因。
由于β2-MG在透析時與飲食和代謝過程關系較小,因此許多專家將β2-MG的下降率來指示中分子物質的透析效果。常規血液透析對中分子物質的清除效果有限,不能進行有效的作用。血液透析濾過作用對等中分子物質的清除效果由于常規血液透析,其原因是血液透析濾過是把血液中大量的含有毒素的體液置換成相同容量的置換液,以此將血液中的中分子物質清除。
該研究結果顯示透析結果沒有明顯差異,常規血液透析和血液濾過透析都可以對其進行良好的改善,使其與正常生理水平接近,其原因是這些物質都是小分子物質,兩者之間清除能力基本相同。
在對營養物質的損失方面,常規血液透析氨基酸丟失量為每次7g左右,因此醫療工作者擔心通過血液透析濾過作用之后的血液是否會出現由于氨基酸的缺少導致的蛋白質合成不足的情況,但在研究中顯示,血液透析濾過作用對清蛋白的影響很小,可以忽略不計,由于測量數據中顯示清蛋白濃度相對升高,其原因是由于透析過程脫水,因此血液濃縮,進而出現濃度的變化。通過進一步的分析可知,透析作用不會導致過量的蛋白質丟失,并且氨基酸的數量可以通過食物進行補充。
4 結束語
綜上可以分析得出,血液透析濾過作用對于β2-MG的的下降率較為明顯,常規血液透析對其影響較小,其主要原因是血液透析濾過作用是采用了濾過膜從血液中將大量的體液置換出來,將大中分子毒素物質,通過物理的方法大量濾除,對患者的治療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血液透析濾過必須采用先進的設備和大量置換液,因此費用問題直接導致大部分患者難以承受,使用率較低。
參考文獻:
[1]沙廣琴.高通量血液透析與常規透析、血液透析濾過的透析效果比較[J].中國保健營養.2013(04):1617-1618
[2]曾蕾,龐雅君,龐新華,鐘海英.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濾過、常規血液透析的療效比較[J].臨床論著.2008(18):40-40